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从三篇文章中论庄子的哲学思想

句子大全 2012-12-24 06:35:52
相关推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庄子与其门人共同著书《庄子》,书中体现了庄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据现代考证,七篇内篇应确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与杂篇应为他的门人及后学所作。

我个人认为,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内篇中的三篇,分别是《逍遥游》、《齐物论》和《大宗师》,只要能够准确理解这三篇的思想主旨,也就基本了解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这三篇中《齐物论》主要论述了在庄子哲学思想下看待世间万物的本质,《大宗师》则阐述了在这种本质之上要依“道”而行的行为方式,而《逍遥游》则是依“道”而行后最终实现的目标——极致的逍遥自由。

第一,世间万物的本质

在《齐物论》中,庄子阐述了他的朴素辩证法,各种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性,而且这两方面相互并存、相互依赖。推而广之,事物同样也会有正确的一面与错误的一面,既然正确与错误本就是自然存在的,那么它们在本质上就没有任何的不同,只不过是我们人为的选择了正确而排斥错误,那我们这样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养猴人给猴子们分橡子,说:“早上给你们分三升,晚上给你们分四升。”猴子们一听很愤怒,于是养猴人改口道:“那就早上给你们分四升,晚上给你们分三升。”猴子们一听都很高兴。庄子用这个故事要表达的就是:实际上分给猴子的橡子总数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无非是三升与四升颠倒了一下,但猴子们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就像人类社会,非要把各类事物分出个是非善恶,随之就会因此而心生喜悦之心或厌弃之感,这与猴子的行为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中所阐述的思想,世间万物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是齐一的,此乃“齐物”;人们的看法和观点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也是齐一的,此乃“齐论”。由此可以再具体一些的阐述就是“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所以即使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人之生死,在庄子看来这两者之间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死同一,“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寿命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因此,对于人生中所追求的是非、贵贱等等,也就同样失去了区分和追求的价值。“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这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或许庄周与蝴蝶也同样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庄子绝对的“齐一”论。

第二,世间万物要依“道”而行

《大宗师》简单来讲就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那对于庄子来讲,什么样的人是他的“大宗师”呢?就是“道”!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本就是浑一的,因而要清心寂神、离形去知、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文中庄子讲了两个简短的小故事很能说明他的思想: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大口地呼出一点点湿气,用唾沫相互湿润,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与其赞美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在庄子看来,鱼已经脱离了泉水而被困陆地,生存环境已经改变了,但还固守着以前的生存方式有什么意义?不如将过去统统忘掉,而顺应当下的新环境,即使是此刻面对的是死亡,那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有生有死再平常不过。对于唐尧的圣明和夏桀的暴虐,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常常议论吗?与其讨论这些无关紧要的是是非非,不如回归到顺应自然的生活中。

在后文中,庄子还塑造了一个身患疾病屈曲不伸但内心淡然的人叫子舆,腰弯背驼、下巴都到了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形如赘瘤一样朝天隆起。即使这样,他还说道:“如果造物主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就用它来报晓,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就用它打斑鸠烤来吃,把我的臀部变成车轮、精神变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这样还不需要换马车了。”由此可见,庄子认为无论人遇到任何的境域,都要坦然地接受现实,顺应自然的变化,这就是遵循“道”,也就是遵循“大宗师”的教诲。这就是庄子的绝对顺应“道”的观念。

第三,追求的人生目标——极致的逍遥自由

《逍遥游》是内篇中的第一篇,主要阐述的就是庄子逍遥自得的人生态度,也是庄子最终实现的人生目标。开篇就描写了一只身形有几千里的鲲鹏,从北方的大海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然后一路飞到南方的天池。对于这一寓言故事的想象力本身就很能说明庄子思想的“天马行空”。我们现在说孩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受到现实的条条框框影响而形成各种束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想象力也就随之更贴近于现实,很难再有遨游太虚的境界。不过对于庄子而言,他的人生目标反而就是突破这些现实的束缚,让自己的身心重新回到“孩童”之时,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依“道”而行,不滞于“物”,以达到身与心极致的逍遥自由。

文中庄子又讲了个故事: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因为他觉得许由的才能和德行会将天下治理得更好。不过许由拒绝了他,说道:“你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而让我来代替你,我是为了追求名吗?名不过是虚幻之物。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是需要一棵树枝,鼹鼠到河边喝水也不过喝满肚子。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故事中的许由也正是庄子内心的体现,不执著于外在的名利,为的只是让自己的身心能够洒脱自由。在庄子看来,人拥有的再多,睡觉时也不过一张床的地方,吃饭也不过是装满肚子。

所以综上来看,这三篇文章可以说已经系统地将庄子的哲学思想阐述得相当清晰,辩证法思想贯彻始终。庄子虽然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但在进一步的发展上与老子却有些许不同,他将很多老子的思想推向了极致:对于个人他认为要安时处顺,追求极致的逍遥自得;对于政治,他反对一切政治制度。正如辩证法体现出的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性,依“道”而行自然也会生出偏向于积极的和偏向于消极的两面,只不过对于庄子而言,他选择了追求自我身心的极致自由,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社会而言,或许体现出的“消极”意义会更为明显。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大家观看我的原创文章,喜欢的朋友不妨点点关注点点赞,不足之处也望诸位多多指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