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东方思想:庄子·道家哲学

句子大全 2017-03-07 20:42:46
相关推荐

所有文章特地还做成了语音版的,可在喜马拉雅FM搜索浪兄笔记或哲学笔记收听。

来源:哲学漫步集

《新编中国哲学史》| 著作

郭齐勇 冯达文 | 作者

中国哲学史笔记 | 栏目

———————————

庄子·道家哲学 | 中国哲学史笔记

导言

提到庄子,时下火爆的手游《王者荣耀》中也有一位游戏人物——庄周,是一个骑在鱼鲲上的男子。Gank起来时,可肉可输出,大招打保护,又能抗伤害。

游戏里庄周的“口头禅”: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呼噜声)呃~呃~。你在做梦,哼!就是那个做梦的做梦(挑衅)。美妙的长眠,值得高歌一曲,啦~。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梦里花落知多少。美梦成真。其实,刚才说的全是梦话。

其实今天要说的“庄子”,并不是游戏中的庄子,而是王者荣耀手游“庄周”的原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总之一句话:荣耀玩庄周,猥琐发育,别浪!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要懂点庄子哲学。

请开始你的表演,因为,我也要开始了!

庄子其人与精神追求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老子之后,道家思想大体沿两个方向展开:一是以个人生命为中心,关切的是自我、自由与本真(杨朱、庄周);一是以社会政治为中心,最终落实到为君人南面之术(稷下学派)。

前者无疑是属内在精神生命追求,后者则属于外在事物建设,故在形式上类似儒家所讲的“内圣”“外王”之学,不过内容极不相同罢了。

按老子思想,其实还包括一个宇宙论的架构,这种宇宙论架构对两汉思想亦甚有影响并直接导出了道教的神仙追求。

第一节:《太一生水》

一、“太一生水”对老子宇宙论的展开

“太一”是天地万物之本源,“太一”最先产生水,水生成后又反过来辅助“太一”,产生了天;天生成后反过来辅助“太一”,从而产生了地。天地形成以后,情况有所变化,被辅助的对象已不再是“太一”,而是天地自身。结果由天地的相互辅助,便一步步地生成了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最后完成了一个岁时的周期。

因此,“太一”一方面是万物的本源(母),另一方面也是万物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准则或规律(经)。

二、“太一生水”说与老子宇宙论的差别

1、《太一生水》提供了比老子更具体更系统的宇宙生成论;

2、《太一生水》在“尚气”之外,提出了“尚水”说;

3、《太一生水》的宇宙论有一个术数背景:一方面它描述的是一种宇宙生成图式,这当然不可怀疑;另一方面,它又和当时的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有关;

4、《太一生水》与易学传统亦有相互影响的痕迹。

它与《老子》宇宙论的区别:一是主张生成物对本源有一种“反辅”的作用;二是强调天地、神明、四时、寒热、湿燥等许多范畴之间的相反相成。

总的来说,在道家发展史中,《太一生水》代表了一种努力方向,那就是把老子学说与民间术数结合起来。这种尝试虽游离于先秦道家的主流,但却成了后来道教的思想源头之一。

第二节 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把老子的思想发展到以个人本我、本真与自由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内在精神生命的追求,并对我国传统文化人的心理性格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辩证

庄子之学之所以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固因为他也如老子一样,以“道”为最高范畴,同时还因为他亦如老子一样,大量的接触到经验世界,经验事物存在的矛盾性问题。所不同的是,老子捕捉到了事物的矛盾性,许多时候会被转化为人生处事的一种巧智。

老子认为只有首先处于矛盾的被动、次要、柔弱的一方,最终才能转化为矛盾的主动、主导、刚强的另一方,这就是巧智。庄子则不然,庄子暴露事物的矛盾,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引出“万物齐一”的“齐物”之论。

二、经验知识的人为性、主观性辨认

庄子的“齐物论”,不仅致力于暴露经验事物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以引出“齐物”之论,更且致力于暴露经验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而引出齐同种种物论。(不同认知主体所发出的···)

认知的一般特点:认知总是从人的特定角度,特定需要出发,抽取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片段而形成的。这无疑是“主观的”,在人把这种主观认识加给客观世界,对象化为外界时,外部世界无疑成为“人为的”。从社会变动的角度看,人们往往以拥有的知识,特别是价值性的认知判定,便不得不失去事实的依据。

第三节 庄子的“道通为一”说

“齐物”之论与齐同“物论”,表现了庄子对经验世界与经验知识的否定看法。那么,庄子从何建立其形而上学呢?

一、“道”从消解经验事物的分判而确立

《齐物论》中,庄子有“道通为一”的提法。显然,庄子借“道通为一”的途径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的。

“道通为一者”,即在“道”的层面上,在“道”的审视下,万物在经验世界,经验事物范围内的分判都没有本真意义,没有“真确”价值的,都可以化去。在庄子看来,把它们的分判化去,将它们看作是齐同的,就合于“道”,进达于“道”。

庄子的“道”一方面化去经验世界,经验事物的对待性及由对待性引发的种种差别与区分而建立;另一方面,亦借拒斥作为宇宙本源本始的实存性而证成。显而易见,它不是作为本源的实有论意义上的“道”,而是形上境界之道。

1.物物者非物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北游》)这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 说明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

2. 道与德

德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德概念。庄子认为”全德”才能保持内心之德而不使之摇荡。

与儒家所说的”德”不同,庄子说的”德”是要忘掉儒家德仁义、礼乐等。

3. 道与物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齐物论》)相对于道来说,物只是次一等的境界,是对道的亏损。

4.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相对于形体的”实”,心是可以虚的,而且这应该是它的本性。

5. 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 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大宗师》)

二、“道”借剥离经验知识的不真而凸显

在庄子那里,“道”不仅借消解、化去经验事物的种种差别、区分而建立,同时亦借消解、超越经验知识及其给出的种种判定而建立。

庄子甚至认为,存在世界的种种差别,其实即出自人认知上的分判,是人的认知强加给世界的。因而,消解经验知识凸显的“道”,实即以未落入经验判断之前的一种自然——本然性的存在状态为“道”。

庄子的“道”与老子的不同,它是境界性的。庄子建构的形上学为境界形上学。庄子以来落入经验分判之前的自然本性的存在状况为“道”,所显示的境界追求,为以回归自然为特征的一种精神追求。

四节 庄子“逍遥游”

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出世追求

庄子以至人、神人、圣人称谓那些得以成就逍遥游的人,显示了庄子的理想人格与儒家的重大区别:后者以圣贤论人格,透显了对世间道德生活与秩序生活的关爱;前者却以出离世间污浊为所愿,向往漂泊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二、“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的游世意识

庄子之道讲求齐同万物,齐一是非,不仅消解了物与物、人与物的对待关系,也消解了世间与出世间、闹市与山林的分割对待关系。因此,庄子实际上是以世间为出世间的。

在庄子看来,在世与世俗处,却不将世俗的是非、善恶区分当真,即可出世。

故庄子有强烈的荒诞意识、嘲世与自嘲精神。

在庄子看来,人一旦视世间为荒诞,便可以通过游戏人间的方式出世。庄子对世间生活有一种浓厚的游戏意识。

三、庄子的自由境界与传统中国的自由精神

庄子是极看重人的本真和自由的。

庄子的游戏人生实为消解矛盾对待,消解知识理性的肢解与遮蔽而所取的一种人生策略,人生艺术。要做到这一点,甚至需要相当好的修为,相当高的精神心境。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开启的这种对自然——本然,对本真与自由的追求,曾对知识精英心理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庄子思想之所以在不同时代能够产生影响,就在于庄子学说并不仅仅源自于对特定社会生存环境的焦虑、反省,更根自于人作为社会与文化的存在这种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焦虑与反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