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魂牵梦绕徽州行

综合 2020-03-13 02:20:01
相关推荐

魂牽夢繞徽州行

初知徽州,還是40年前的事兒。那時我讀高中,班主任老師是一位深愛家鄉的徽州人。他時常給我們講徽州,什麽徽商呀,徽菜呀,徽派建築呀,皖南風光呀等等,講到興起時,老師眉飛色舞,滿臉驕傲;學生們如癡如醉,恨不能立睹爲快。可徽州離我上學的地方還有三、四百公裏,不是說去就能去的,況且那是個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年代,壓根兒也不可能出去旅遊,美麗的徽州隻能是我心中的海市蜃樓。後來,我當兵了,每逢和先生通信,他仍不時地念叨徽州之好,并囑我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可是那時的部隊生活是緊張單調的,作爲一名戰士,哪敢奢望遊山玩水?再後來,老師仙逝了,再沒人給我如此深情地談論徽州了。從此,遊徽州成了我心中的夢。

光陰荏苒,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我離開了工作崗位,昔日的喧嚣漸成了甯靜,心中的夢便複活了,于是我決定去一趟徽州!

三月下旬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和老排長(喜歡舞文弄墨,散文寫得相當不錯)、司機小張一行三人從泰山腳下出發,踏上了徽州之旅。也許是高速公路一路通達,也許是大家興緻高漲,不覺間便越過淮河、跨過長江,來到了皖南境地。車窗外菜花金黃,麥苗翠綠,粉牆黛瓦,山清水碧,空氣中彌漫着清香。那濕潤,那甜美,吸一口都醉人心脾。想想五六個小時前齊魯大地還是秃樹黃枝,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們行程的第一站落腳在泾縣。泾縣是宣紙的發源地。宣紙在唐代就是貢品,紙質緻密,潔白柔韌,潤墨性能好,易于長期保存,有“千年壽紙”之稱,曆來被書法家視爲“瑰寶”。郭沫若先生說:“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開了宣紙,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當晚,我們下榻在桃花潭旁的天竹居賓館。桃花潭南臨黃山,西接九華,緊靠太平湖,有居“一湖”挑“兩山”之說。說來也巧,本來晴天豔日的,那天夜裏卻下起了小雨,或許是老天爺有意讓我們品味一下煙雨江南的意境吧?第二天清晨,桃花潭湖面上煙霧朦胧,遠處的青山虛無缥缈,初開的桃花頂着晶瑩的雨滴,玲珑剔透,漁翁在湖邊上打理着小船,披着蓑衣的牧童騎在水牛身上哼着小調。我們真真切切地置身于一幅濃妝淡抹的山水畫中了。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這裏不僅有迷人的田園風光,而且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他給我們講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天寶14年,泾縣豪士汪倫邀請李白遊徑,信中謊稱當地有“十裏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應邀欣然而至,汪倫盛情款待,并據實相告:“十裏桃花”是指十裏之外有個桃花潭,“萬家酒店”是說酒店的主人姓萬。李白聽後大笑不已,高高興興地住了數日,臨别時賦詩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從此二人友誼傳爲千古佳話,桃花潭也因此聞名于世。

在泾縣,我們還參觀了查濟古村鎮,查濟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村落民居都是明清建築,鱗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溁业鸟R頭牆連成一片,所有建築都翹角飛檐,雕梁畫棟,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雅緻的山水、花卉,躍然其上。腳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锃光瓦亮,镌刻着古老的印記。民居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巧妙地哂昧酥袊诺鋱@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了“門外青山如屋裏,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間有街巷相通。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繞每家每戶而過,沿河錯落有緻地建有多道石橋,将兩岸居民相連。我們的導遊是位漂亮的姑娘,姓章,她一邊給我們介紹,一邊人領着我們走進一戶戶古民居。這裏的大部分房子還住着人,主人們對我們随意進入并不介意,臉上挂着善意的微笑,對此,我們感到比較自在,也生出了些許歉意。從小章口裏我們得知,在唐朝之前,這裏雖然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由于交通不便卻無人居住。唐朝初年,山東濟陽人查文熙在宣州任刺史,看到這個地方風水不錯,告老返鄉時便在這裏定居了,從此子孫繁衍,綿延千餘年。因爲這位刺史姓查,系濟陽人。所以後人便各取一字,将村落取名爲查濟。小章還告訴我們,古代的查濟是個規模很大的村莊,連綿十餘裏,有108座祠堂,108座廟宇,108座橋梁,18座牌坊,還有一些寺廟、寺塔等。有詩贊曰:“十裏查村九裏煙,三溪江流萬戶間。寺廟亭台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如今,查濟不見了昔日的繁華喧鬧,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青山綠水,粉牆黛瓦,悠悠古道。女人在溪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旮旮旯旯裏是各種姿态的寫生、攝影的人,一片安然甯靜……參觀結束後我們站在古村前久久不願離去,深爲源遠流長的徽派建築文化而自豪。

下一個目标是歙縣。泾縣到歙縣有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但我們還是想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大自然風光,于是汽車便頂着飄飄灑灑的雨絲,沿着崎岖不平的碎石路,鑽進了大山的懷抱。這是一條不知名的廢棄了的山路,坑坑窪窪,極難走。一路上無車無人,我們看着地圖,一邊猜測判斷,一邊摸索前行。這裏的風光極美,路兩旁青竹吐翠、山花綻放;五顔六色的山雞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覓食,活潑可愛的松鼠在樹上歡快的跳躍。不知名的鳥兒在林間婉轉的歌唱。遠處高高的懸崖上呈現出不同的色塊,或墨青、或翠綠、或鵝黃,不知哪裏傳來的潺潺流水聲使大山顯得更加寂靜,我想南朝詩人王藉的“鳥鳴山更幽”表達的就是這個意境吧?面對眼前的美景,老排長深發感慨:置身于如此美麗純潔的大自然,什麽風塵世俗的寵辱呀,什麽雜七雜八的欲念呀,都會蕩然不存。我亦有同感。

到了歙縣,朋友請我們吃飯,席間碰到了一位在縣委工作的同志,姓孫,和我是同鄉。他鄉遇故知,話便許多。因爲在餐桌上,便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徽菜。他告訴我們,徽菜爲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發祥于南宋,起源于歙縣,以烹制山珍野味顯其特色,烹調方法擅長燒、炖、蒸、熘。講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濕潤腸味和肌膚;重色,以增強視覺美感,可謂“色、香、味”俱全。主要名菜有太白魚頭、養生湯、問政筍、問政雞、煙村冬瓜等。朋友們還說,到歙縣一定要嘗嘗毛豆腐,街上有許多賣毛豆腐的小販,隻需一揮手,即可坐下來邊聊天,邊吃現煎的毛豆腐。那才有“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的感覺呢!席間友人爲我們設計了行程,講了應該注意的事項。幾番推杯換盞之後,囑我們早點安歇。

我們入住的賓館名叫披雲山莊,是一處典型的徽派園林建築,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推窗便可俯瞰歙縣全城。面對歙縣城内五彩斑斓的燈光,大家頓時忘記了疲勞,又打着傘,冒着毛毛細雨走了下去。因爲是晚上九、十點鍾了,我們又不識路,隻好邊探邊走。這時從背後來了一個壯漢,主動要爲我們帶路,我們心生狐疑。對方大概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爽朗地笑着說:“我是中學校長,剛加完班往家走,看你們像是來旅遊的外地人,想順便給你們帶個路”。一路上,他給我們介紹了徽州的主要景點和風土民情,講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在他的指點下我們看了全國獨一無二的許國牌坊。牌坊的坊主許國是歙縣人,系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重臣,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官任禮部尚書,可謂權傾朝野,至尊至貴。校長告訴我們,過去一般臣民隻能造四腳牌坊。否則就是犯上。而許國爲顯其位高權重,便“先斬後奏”建了座八腳牌坊,由于超假,許國回朝複命時跪在地上不作聲,皇上迷惑,責備說:“朕準卿四月之時回鄉造坊,爲何延爲八月?如此曠日持久,不說四腳,就是八腳也早造好了”。許國聽了,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準,臣建的正是八腳牌坊”,皇上聽了哭笑不得,但又金口不得反悔。就這樣,許國牌坊“合法化”了,從此全國再無二例。校長的講解,使我們大長見識,臨别時,我們再三向他道謝,想想剛才還有點戒備人家,真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自責呢。

歙縣的徽園是了解徽文化的一個重要場所。我們在導遊小曹的陪同下,從北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仿宋制的六根帶鬥燈杆,象征着“六六大順”,燈杆後面重56噸的兩根“雲頭徽表”喻示華夏56個民族,城門兩邊各建一座翼然小亭。分别名曰“送君亭”、“迎君亭”,創意于徽商的送别、迎歸。兩亭前各植“萬年青”一株,喻“生意萬年”。随着腳步的移動和小曹聲情并茂的解說,我們愈發感到:徽園是一座徽州文化的大觀園,采徽州民俗之靈氣,積徽州人文之精華,塑徽州風物之神形,氣勢宏大,古樸典雅,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絕”之大成,融磚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萃,上承古徽文化之神韻、下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這裏的每一處陳設都是徽州民風民俗的再現,每一個物件都有一個或美麗或酸楚的故事,令人歎爲觀止。難怪古人發出了“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贊美!

歙縣不僅有古老的曆史沉澱,而且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在距離縣城三、四十公裏處,有一個宛如仙境的地方,叫石潭。石潭村位于歙縣霞坑鎮的一個山坳裏,山坳藏着十幾個這樣的村子,因爲石潭是離外界最近的一個,所以那一片風景區被通稱爲“石潭”。我們去石潭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朋友程先生陪同我們一起往裏走,彎彎的山道時而平緩,時而陡峭。遠處的山脈綿延天際,腳下流水蜿蜒匍匐,金燦燦的油菜花遍地開放,大肆鋪展在山坡上。田野裏,桃紅李白點綴其中,到處是花的海洋,到處是色彩的世界。程先生是石潭通,他告訴我們,石潭村已有數百年曆史,毗鄰千島湖,山水相依,民風淳樸,本來就是非常美的地方,但過去窮,道路閉塞,石潭隻能如小家碧玉“埋在深山人不知”。近幾年這裏在改革開放春潮的湧動下,成了繼婺源之後又一興起的集攝影、旅遊爲一體的觀光勝地,每年三、四月份,大批的遊客和攝影人會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爲了第二天早上能夠拍到雲山霧海,我們當晚就住在石潭村的一個農家客棧。客棧條件十分簡陋,但非常幹淨,全部卧具都是新的,老板姓吳,個子不高,看上去非常憨厚樸實。次日,天剛蒙蒙亮我們就匆匆起床了,爲的是能占據攝影的有利地形。可當我們來到拍攝點時,一下子傻了眼:這裏早已架起了“長槍短炮”,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我們隻好見縫插針,擺好了攝影器材。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忽然山坡上一片歡呼,隻見腳下的山坳裏升起了如炊煙般的煙霧,爾後越聚越濃,雲團亦越來越大。随着天色漸明,一個個粉牆黛瓦、馬頭牆的村莊便錯落有緻地顯現在茫茫雲海之中,愈發顯得清新甯靜。不一會太陽出來了,朝霞爲朵朵白雲鑲上了一層金邊,那景緻,簡直就是一幅立體的春的畫卷!此時攝影人都屏住了呼吸,鴉雀無聲,隻有清脆的相機快門聲咔咔作響。大家貪婪地想把眼前這每一個美妙的瞬間都記錄下來。盡管這樣,我還是騰出了時間用肉眼去欣賞,用心靈去感悟這上天賜予的美景。其實,讓良辰美景在心中永遠定格,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我們這次徽州之行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拜訪胡主席的家鄉---績溪。績溪地處黃山山脈和天目山脈之間,自然山水雄奇秀麗,人文景觀異彩紛呈。績溪隸屬徽州千年,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帶,徽文化中充滿了閃熠的“績溪元素”。這裏是徽商的故裏,是徽菜,徽墨,徽劇的發源地。古往今來,績溪以“邑小士多,代有聞人”著稱于世,湧現了許多名人,胡适,胡雪岩,是其中傑出的代表。當然更令績溪人驕傲的是出了當今的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鍧N覀凃屲噥淼骄嗫兿h城12公裏的瀛州鄉大坑口村,一下車就直奔胡氏宗祠而去。導遊告訴我們,大坑口過去叫龍川,這裏風水極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胡氏宗祠就在村東,坐北朝南,前後三進,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威武莊嚴,祠内裝飾精美,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叫人爲之驚歎,著名建築師鄭孝燮先生曾深有感觸地說:“這裏有看頭,不愧爲是國寶。”我們三人對古代建築雖然都是門外漢,但站在胡氏宗祠前,也不由自主地肅然起敬起來,是因爲受到徽州文化的震撼,抑或是佩服其才俊輩出,還是二者兼而有之?總之,我們被深深地折服了。

在徽州,爲了能更多地看一些地方,我們把時間做了“焊接”,把行程做了調整,晴天去野外,雨天看祠堂,并見縫插針地瞻仰了皖南新四軍軍部、皖南事變激戰地、教育家陶行知紀念館,浏覽了花山謎窟、屯溪老街等景點,我們的足迹還觸及了黟縣,休甯等地。轉眼之間,一周的徽州之旅結束了,返程路上,大家仍然遊興未盡,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司機小張說,這裏的山好水好人好,老排長随口賦詩一首“油菜花開皖南遊,粉牆黛瓦走馬頭,朋友相聚杯影斜,卻怨水墨醉徽州”,而我此時則在胸中隐隐地湧出了一絲痛:老師啊,您要是活着多好,那樣我倆不就可以結伴而行了嗎?我相信,您一定會比所有的導遊都講得更精彩、更動情。

魂牵梦绕徽州行

初知徽州,还是40年前的事儿。那时我读高中,班主任老师是一位深爱家乡的徽州人。他时常给我们讲徽州,什么徽商呀,徽菜呀,徽派建筑呀,皖南风光呀等等,讲到兴起时,老师眉飞色舞,满脸骄傲;学生们如痴如醉,恨不能立睹为快。可徽州离我上学的地方还有三、四百公里,不是说去就能去的,况且那是个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的年代,压根儿也不可能出去旅游,美丽的徽州只能是我心中的海市蜃楼。后来,我当兵了,每逢和先生通信,他仍不时地念叨徽州之好,并嘱我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可是那时的部队生活是紧张单调的,作为一名战士,哪敢奢望游山玩水?再后来,老师仙逝了,再没人给我如此深情地谈论徽州了。从此,游徽州成了我心中的梦。

光阴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离开了工作岗位,昔日的喧嚣渐成了宁静,心中的梦便复活了,于是我决定去一趟徽州!

三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老排长(喜欢舞文弄墨,散文写得相当不错)、司机小张一行三人从泰山脚下出发,踏上了徽州之旅。也许是高速公路一路通达,也许是大家兴致高涨,不觉间便越过淮河、跨过长江,来到了皖南境地。车窗外菜花金黄,麦苗翠绿,粉墙黛瓦,山清水碧,空气中弥漫着清香。那湿润,那甜美,吸一口都醉人心脾。想想五六个小时前齐鲁大地还是秃树黄枝,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落脚在泾县。泾县是宣纸的发源地。宣纸在唐代就是贡品,纸质致密,洁白柔韧,润墨性能好,易于长期保存,有“千年寿纸”之称,历来被书法家视为“瑰宝”。郭沫若先生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当晚,我们下榻在桃花潭旁的天竹居宾馆。桃花潭南临黄山,西接九华,紧靠太平湖,有居“一湖”挑“两山”之说。说来也巧,本来晴天艳日的,那天夜里却下起了小雨,或许是老天爷有意让我们品味一下烟雨江南的意境吧?第二天清晨,桃花潭湖面上烟雾朦胧,远处的青山虚无缥缈,初开的桃花顶着晶莹的雨滴,玲珑剔透,渔翁在湖边上打理着小船,披着蓑衣的牧童骑在水牛身上哼着小调。我们真真切切地置身于一幅浓妆淡抹的山水画中了。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不仅有迷人的田园风光,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唐天宝14年,泾县豪士汪伦邀请李白游径,信中谎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应邀欣然而至,汪伦盛情款待,并据实相告:“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说酒店的主人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已,高高兴兴地住了数日,临别时赋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此二人友谊传为千古佳话,桃花潭也因此闻名于世。

在泾县,我们还参观了查济古村镇,查济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落民居都是明清建筑,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所有建筑都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跃然其上。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锃光瓦亮,镌刻着古老的印记。民居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了“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绕每家每户而过,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石桥,将两岸居民相连。我们的导游是位漂亮的姑娘,姓章,她一边给我们介绍,一边人领着我们走进一户户古民居。这里的大部分房子还住着人,主人们对我们随意进入并不介意,脸上挂着善意的微笑,对此,我们感到比较自在,也生出了些许歉意。从小章口里我们得知,在唐朝之前,这里虽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由于交通不便却无人居住。唐朝初年,山东济阳人查文熙在宣州任刺史,看到这个地方风水不错,告老返乡时便在这里定居了,从此子孙繁衍,绵延千余年。因为这位刺史姓查,系济阳人。所以后人便各取一字,将村落取名为查济。小章还告诉我们,古代的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连绵十余里,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18座牌坊,还有一些寺庙、寺塔等。有诗赞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江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如今,查济不见了昔日的繁华喧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悠悠古道。女人在溪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旮旮旯旯里是各种姿态的写生、摄影的人,一片安然宁静……参观结束后我们站在古村前久久不愿离去,深为源远流长的徽派建筑文化而自豪。

下一个目标是歙县。泾县到歙县有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但我们还是想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大自然风光,于是汽车便顶着飘飘洒洒的雨丝,沿着崎岖不平的碎石路,钻进了大山的怀抱。这是一条不知名的废弃了的山路,坑坑洼洼,极难走。一路上无车无人,我们看着地图,一边猜测判断,一边摸索前行。这里的风光极美,路两旁青竹吐翠、山花绽放;五颜六色的山鸡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觅食,活泼可爱的松鼠在树上欢快的跳跃。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婉转的歌唱。远处高高的悬崖上呈现出不同的色块,或墨青、或翠绿、或鹅黄,不知哪里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使大山显得更加寂静,我想南朝诗人王藉的“鸟鸣山更幽”表达的就是这个意境吧?面对眼前的美景,老排长深发感慨:置身于如此美丽纯洁的大自然,什么风尘世俗的宠辱呀,什么杂七杂八的欲念呀,都会荡然不存。我亦有同感。

到了歙县,朋友请我们吃饭,席间碰到了一位在县委工作的同志,姓孙,和我是同乡。他乡遇故知,话便许多。因为在餐桌上,便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徽菜。他告诉我们,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以烹制山珍野味显其特色,烹调方法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湿润肠味和肌肤;重色,以增强视觉美感,可谓“色、香、味”俱全。主要名菜有太白鱼头、养生汤、问政笋、问政鸡、烟村冬瓜等。朋友们还说,到歙县一定要尝尝毛豆腐,街上有许多卖毛豆腐的小贩,只需一挥手,即可坐下来边聊天,边吃现煎的毛豆腐。那才有“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辞长作徽州人”的感觉呢!席间友人为我们设计了行程,讲了应该注意的事项。几番推杯换盏之后,嘱我们早点安歇。

我们入住的宾馆名叫披云山庄,是一处典型的徽派园林建筑,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推窗便可俯瞰歙县全城。面对歙县城内五彩斑斓的灯光,大家顿时忘记了疲劳,又打着伞,冒着毛毛细雨走了下去。因为是晚上九、十点钟了,我们又不识路,只好边探边走。这时从背后来了一个壮汉,主动要为我们带路,我们心生狐疑。对方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爽朗地笑着说:“我是中学校长,刚加完班往家走,看你们像是来旅游的外地人,想顺便给你们带个路”。一路上,他给我们介绍了徽州的主要景点和风土民情,讲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他的指点下我们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许国牌坊。牌坊的坊主许国是歙县人,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官任礼部尚书,可谓权倾朝野,至尊至贵。校长告诉我们,过去一般臣民只能造四脚牌坊。否则就是犯上。而许国为显其位高权重,便“先斩后奏”建了座八脚牌坊,由于超假,许国回朝复命时跪在地上不作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时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如此旷日持久,不说四脚,就是八脚也早造好了”。许国听了,连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上听了哭笑不得,但又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牌坊“合法化”了,从此全国再无二例。校长的讲解,使我们大长见识,临别时,我们再三向他道谢,想想刚才还有点戒备人家,真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自责呢。

歙县的徽园是了解徽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在导游小曹的陪同下,从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仿宋制的六根带斗灯杆,象征着“六六大顺”,灯杆后面重56吨的两根“云头徽表”喻示华夏56个民族,城门两边各建一座翼然小亭。分别名曰“送君亭”、“迎君亭”,创意于徽商的送别、迎归。两亭前各植“万年青”一株,喻“生意万年”。随着脚步的移动和小曹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愈发感到:徽园是一座徽州文化的大观园,采徽州民俗之灵气,积徽州人文之精华,塑徽州风物之神形,气势宏大,古朴典雅,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绝”之大成,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萃,上承古徽文化之神韵、下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这里的每一处陈设都是徽州民风民俗的再现,每一个物件都有一个或美丽或酸楚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古人发出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赞美!

歙县不仅有古老的历史沉淀,而且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距离县城三、四十公里处,有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叫石潭。石潭村位于歙县霞坑镇的一个山坳里,山坳藏着十几个这样的村子,因为石潭是离外界最近的一个,所以那一片风景区被通称为“石潭”。我们去石潭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朋友程先生陪同我们一起往里走,弯弯的山道时而平缓,时而陡峭。远处的山脉绵延天际,脚下流水蜿蜒匍匐,金灿灿的油菜花遍地开放,大肆铺展在山坡上。田野里,桃红李白点缀其中,到处是花的海洋,到处是色彩的世界。程先生是石潭通,他告诉我们,石潭村已有数百年历史,毗邻千岛湖,山水相依,民风淳朴,本来就是非常美的地方,但过去穷,道路闭塞,石潭只能如小家碧玉“埋在深山人不知”。近几年这里在改革开放春潮的涌动下,成了继婺源之后又一兴起的集摄影、旅游为一体的观光胜地,每年三、四月份,大批的游客和摄影人会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为了第二天早上能够拍到云山雾海,我们当晚就住在石潭村的一个农家客栈。客栈条件十分简陋,但非常干净,全部卧具都是新的,老板姓吴,个子不高,看上去非常憨厚朴实。次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匆匆起床了,为的是能占据摄影的有利地形。可当我们来到拍摄点时,一下子傻了眼:这里早已架起了“长枪短炮”,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我们只好见缝插针,摆好了摄影器材。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忽然山坡上一片欢呼,只见脚下的山坳里升起了如炊烟般的烟雾,尔后越聚越浓,云团亦越来越大。随着天色渐明,一个个粉墙黛瓦、马头墙的村庄便错落有致地显现在茫茫云海之中,愈发显得清新宁静。不一会太阳出来了,朝霞为朵朵白云镶上了一层金边,那景致,简直就是一幅立体的春的画卷!此时摄影人都屏住了呼吸,鸦雀无声,只有清脆的相机快门声咔咔作响。大家贪婪地想把眼前这每一个美妙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尽管这样,我还是腾出了时间用肉眼去欣赏,用心灵去感悟这上天赐予的美景。其实,让良辰美景在心中永远定格,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我们这次徽州之行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拜访胡主席的家乡---绩溪。绩溪地处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之间,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绩溪隶属徽州千年,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徽文化中充满了闪熠的“绩溪元素”。这里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涌现了许多名人,胡适,胡雪岩,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当然更令绩溪人骄傲的是出了当今的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我们驱车来到距绩溪县城12公里的瀛州乡大坑口村,一下车就直奔胡氏宗祠而去。导游告诉我们,大坑口过去叫龙川,这里风水极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胡氏宗祠就在村东,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威武庄严,祠内装饰精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著名建筑师郑孝燮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有看头,不愧为是国宝。”我们三人对古代建筑虽然都是门外汉,但站在胡氏宗祠前,也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起来,是因为受到徽州文化的震撼,抑或是佩服其才俊辈出,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我们被深深地折服了。

在徽州,为了能更多地看一些地方,我们把时间做了“焊接”,把行程做了调整,晴天去野外,雨天看祠堂,并见缝插针地瞻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皖南事变激战地、教育家陶行知纪念馆,浏览了花山谜窟、屯溪老街等景点,我们的足迹还触及了黟县,休宁等地。转眼之间,一周的徽州之旅结束了,返程路上,大家仍然游兴未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司机小张说,这里的山好水好人好,老排长随口赋诗一首“油菜花开皖南游,粉墙黛瓦走马头,朋友相聚杯影斜,却怨水墨醉徽州”,而我此时则在胸中隐隐地涌出了一丝痛:老师啊,您要是活着多好,那样我俩不就可以结伴而行了吗?我相信,您一定会比所有的导游都讲得更精彩、更动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