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好好努力 哪里都是你的北京

综合 2020-02-23 19:30:01
相关推荐

好好努力,哪裏都是你的北京

文/楊熹文

1

我在去過北京之前,就已經愛上那座城。

那些從北京車站帶回烤鴨、一身體面裝束的大人走進我家裏,一邊喝着酒一邊講着北京的好,離開前也不忘摸着我的頭:“你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去北京上大學,那可是個好城市,有那麽——那麽——那麽高的樓!”

他們的笑聲爽朗,殊不知,我已經在心底爲自己默念出一個去北京的夢想。

十幾年前随夏令營到達北京站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在結實的首都土地上。我迫不及待地給媽打了電話,握着話筒興奮地和她大嚷着:“媽媽,北京的天都是比我們熱的!”

那十幾天,我在北京的古迹中穿梭,更加确信了她的好。我住在首都某個大學的宿舍裏,看見背着書包的十八歲姑娘,穿一條潔白的裙子,帶着青春走在夏日的風裏。我也看見那食堂裏有至少二十種菜肴,我排着隊等那勺排骨和炒雞蛋。

我看見那寬闊的馬路,那川流不息的人群,那麽多裝修精良的店鋪在街上連綿不絕;我看見那高鼻梁的外國人,對着電話叽裏咕噜說我聽不懂的話……

長大後,我更确信自己去北京的夢想,仿佛那裏就是所有美好的集中地。高考後,我不假思索在志願裏填了北京的大學,但毫無懸念地落了榜。我最終在北方一個沿海的城市裏讀書,繼續用四年遙想北京的好。

我以爲,我總有一天,會再次站在那片結實的土地上,在那熙熙攘攘的熱鬧城市裏,做一個穿着套裙的白領。我的高跟鞋在二十層高的寫字樓裏嗒嗒地響着,就像是那走得飛快的鍾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更好生活的到來。

2

很遺憾,畢業之後我并沒有去北京,幾次面試的失敗和失戀讓我的心情沉了底,意外得知的出國途徑是我對那時的自己唯一的拯救。

然而,北京的好,仿佛所有人都知曉。大學畢業前和班裏的同學讨論去向,才發現大家竟都和我一樣,用四年熬一個去北京的機會。我們的對話常常這樣發生着——

“畢業後回家鄉嗎?”

“不,去北京!!!”

那去北京的回答幹脆堅決而充滿期待。我們憧憬着北京的三裏屯,北京的南鑼鼓巷,北京那孕育着長發藝術家的包容性,還有那一百種随心所欲的生活以及一秒就能把人從地下室放進二環内的機會。

我從前一直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去遠方,在陌生的街頭爲自己尋一場靈魂的改變。然而在之後的人生中,我漸漸地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一個“去北京”的夢想;而“去北京”,也并不是一個人實現夢想的必要因素。

幾天前,我輾轉得來大學時代的朋友小趙的聯系方式。很多年不見,才知道當年那個一心一意想去北京的小夥子,因爲母親突然病重,而不得不回到了家鄉。幾乎所有人都曾因此爲小趙惋惜。

他在家鄉那個并不發達的小城市裏開了補習學校。起初,補習學校發展緩慢,小趙一個人扛起招生、講課、做财務等一切工作。

那一年,他沒有一天睡超過五個小時,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然後披星戴月地回家照料母親。這樣的日子過了整兩年,小趙的學校已經初具規模,課程也變得豐富,他甚至拉上了原來的同學來這裏做講師。

我問他:“還想去北京嗎?”

他笑說:“哪裏都是我的北京。”

我心裏明白,他那堅持不懈的努力,就算放在世界的任意一個角落,都有一天會帶他走向今天的成就。

3

我身邊的另一些朋友,從前和我一樣相信着“去北京”,堅持認爲北京是夢想落腳的符號。一個朋友在畢業後去北京折騰了幾年,最終因爲和女朋友長久的異地戀而暫時将留在北京的想法作了罷。

他來到一個二線城市,在北京體驗的一切,讓他在這個城市裏看到了很多創業的好機會。他的廚藝不錯,在寫字樓附近租了一間公寓,開始了爲白領送餐的服務,不到一年,就擁有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誰說實現夢想一定要去北京呢?”

我從前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向往着去遠方,幾年前我更年輕的時候,我和所有心懷夢想的人一樣,想去紐約成爲那大熔爐中的一員,想去英國的大學裏讀喜歡的科目,想去澳大利亞在沙漠裏開越野,想去北京奮鬥出一個180平方米的房子……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我們因爲金錢的缺乏,因爲家庭的挽留,因爲愛情的約束,因爲種種不得不妥協于現實的原因,而和心中的遠方告了别。

我把這些去遠方而不得的情緒,統統都稱爲“北京情結”。很遺憾,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給了他們“去北京”的機會。可我也漸漸看到,盡管有那麽多人沒法實現自己的“北京情結”,可也有些人在那些不是北京的地方,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我的博客上有很多剛剛畢業的小朋友很羨慕地說:“我也很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或者可以出國……”

我總是和他們講起自己當初在國外的經曆。一個人拖着大行李箱在一年中搬家十幾次,一個人邊讀書邊沒日沒夜地打着工,一個人克服了那麽多孤獨和恐懼,又在這一刻不敢停的奮鬥裏生出活下去的勇氣和能力。

4

我不再覺得一個人的夢想一定要在哪裏才能生根發芽。能夠讓你最終實現夢想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你長久的努力,還有不怕輸的決心,那是不管你走到哪裏都能獲得成就的好品質。

理智地想一想,如果當初的自己真的如願去了北京,能讓我在那裏穿着職業裝,在寫字樓二十層把高跟鞋踏得铿锵有力,再擁有一個180平方米大房子的,隻能是不懈的努力。

而若我當初隻能留在家鄉的城市,我也會發誓要用這不懈的努力,爲自己搏出一樣的精彩。我從來都相信,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從不介意上天不公的安排,他們會在任何一片土地,都鄭重地穿上铠甲,用利劍爲自己殺出一條光榮的路。

沒有一個夢想是可以被否定的,因而,我總是期待每一個不顧一切“去北京”的年輕人,最終都能從地下室搬進二環内,用實現了夢想的人生去回應當年那份濃烈的北京情結。可是,如果因生活中的什麽原因讓你不得不揮别“去北京”的那趟列車,我也希望你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好好努力下去。

我相信,你會讓哪裏都成爲你的北京。

來源:《你的努力,終将美好》

好好努力,哪里都是你的北京

文/杨熹文

1

我在去过北京之前,就已经爱上那座城。

那些从北京车站带回烤鸭、一身体面装束的大人走进我家里,一边喝着酒一边讲着北京的好,离开前也不忘摸着我的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那可是个好城市,有那么——那么——那么高的楼!”

他们的笑声爽朗,殊不知,我已经在心底为自己默念出一个去北京的梦想。

十几年前随夏令营到达北京站时,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在结实的首都土地上。我迫不及待地给妈打了电话,握着话筒兴奋地和她大嚷着:“妈妈,北京的天都是比我们热的!”

那十几天,我在北京的古迹中穿梭,更加确信了她的好。我住在首都某个大学的宿舍里,看见背着书包的十八岁姑娘,穿一条洁白的裙子,带着青春走在夏日的风里。我也看见那食堂里有至少二十种菜肴,我排着队等那勺排骨和炒鸡蛋。

我看见那宽阔的马路,那川流不息的人群,那么多装修精良的店铺在街上连绵不绝;我看见那高鼻梁的外国人,对着电话叽里咕噜说我听不懂的话……

长大后,我更确信自己去北京的梦想,仿佛那里就是所有美好的集中地。高考后,我不假思索在志愿里填了北京的大学,但毫无悬念地落了榜。我最终在北方一个沿海的城市里读书,继续用四年遥想北京的好。

我以为,我总有一天,会再次站在那片结实的土地上,在那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里,做一个穿着套裙的白领。我的高跟鞋在二十层高的写字楼里嗒嗒地响着,就像是那走得飞快的钟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更好生活的到来。

2

很遗憾,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去北京,几次面试的失败和失恋让我的心情沉了底,意外得知的出国途径是我对那时的自己唯一的拯救。

然而,北京的好,仿佛所有人都知晓。大学毕业前和班里的同学讨论去向,才发现大家竟都和我一样,用四年熬一个去北京的机会。我们的对话常常这样发生着——

“毕业后回家乡吗?”

“不,去北京!!!”

那去北京的回答干脆坚决而充满期待。我们憧憬着北京的三里屯,北京的南锣鼓巷,北京那孕育着长发艺术家的包容性,还有那一百种随心所欲的生活以及一秒就能把人从地下室放进二环内的机会。

我从前一直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去远方,在陌生的街头为自己寻一场灵魂的改变。然而在之后的人生中,我渐渐地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现一个“去北京”的梦想;而“去北京”,也并不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必要因素。

几天前,我辗转得来大学时代的朋友小赵的联系方式。很多年不见,才知道当年那个一心一意想去北京的小伙子,因为母亲突然病重,而不得不回到了家乡。几乎所有人都曾因此为小赵惋惜。

他在家乡那个并不发达的小城市里开了补习学校。起初,补习学校发展缓慢,小赵一个人扛起招生、讲课、做财务等一切工作。

那一年,他没有一天睡超过五个小时,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然后披星戴月地回家照料母亲。这样的日子过了整两年,小赵的学校已经初具规模,课程也变得丰富,他甚至拉上了原来的同学来这里做讲师。

我问他:“还想去北京吗?”

他笑说:“哪里都是我的北京。”

我心里明白,他那坚持不懈的努力,就算放在世界的任意一个角落,都有一天会带他走向今天的成就。

3

我身边的另一些朋友,从前和我一样相信着“去北京”,坚持认为北京是梦想落脚的符号。一个朋友在毕业后去北京折腾了几年,最终因为和女朋友长久的异地恋而暂时将留在北京的想法作了罢。

他来到一个二线城市,在北京体验的一切,让他在这个城市里看到了很多创业的好机会。他的厨艺不错,在写字楼附近租了一间公寓,开始了为白领送餐的服务,不到一年,就拥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说实现梦想一定要去北京呢?”

我从前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向往着去远方,几年前我更年轻的时候,我和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一样,想去纽约成为那大熔炉中的一员,想去英国的大学里读喜欢的科目,想去澳大利亚在沙漠里开越野,想去北京奋斗出一个180平方米的房子……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们因为金钱的缺乏,因为家庭的挽留,因为爱情的约束,因为种种不得不妥协于现实的原因,而和心中的远方告了别。

我把这些去远方而不得的情绪,统统都称为“北京情结”。很遗憾,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给了他们“去北京”的机会。可我也渐渐看到,尽管有那么多人没法实现自己的“北京情结”,可也有些人在那些不是北京的地方,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我的博客上有很多刚刚毕业的小朋友很羡慕地说:“我也很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或者可以出国……”

我总是和他们讲起自己当初在国外的经历。一个人拖着大行李箱在一年中搬家十几次,一个人边读书边没日没夜地打着工,一个人克服了那么多孤独和恐惧,又在这一刻不敢停的奋斗里生出活下去的勇气和能力。

4

我不再觉得一个人的梦想一定要在哪里才能生根发芽。能够让你最终实现梦想的,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你长久的努力,还有不怕输的决心,那是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获得成就的好品质。

理智地想一想,如果当初的自己真的如愿去了北京,能让我在那里穿着职业装,在写字楼二十层把高跟鞋踏得铿锵有力,再拥有一个180平方米大房子的,只能是不懈的努力。

而若我当初只能留在家乡的城市,我也会发誓要用这不懈的努力,为自己搏出一样的精彩。我从来都相信,生活中真正的勇士,从不介意上天不公的安排,他们会在任何一片土地,都郑重地穿上铠甲,用利剑为自己杀出一条光荣的路。

没有一个梦想是可以被否定的,因而,我总是期待每一个不顾一切“去北京”的年轻人,最终都能从地下室搬进二环内,用实现了梦想的人生去回应当年那份浓烈的北京情结。可是,如果因生活中的什么原因让你不得不挥别“去北京”的那趟列车,我也希望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好好努力下去。

我相信,你会让哪里都成为你的北京。

来源:《你的努力,终将美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