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综合

不一样精彩圣诞节

综合 2019-12-29 05:30:01
相关推荐

西方的圣诞节像东方的春节一样,均以自己无比的神圣和亲和力受到人们热爱,各国各地又将自己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圣诞节,使多元化的圣诞节变得更绚丽多姿。没有基督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喜欢圣诞节的人群与日俱增,标新立异,大有“后发先至”之势。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译文,它是西方最隆重的宗教节,人们把它作为耶稣的诞辰来庆祝。何日是耶稣生日?起初争论不休,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在12月25日。十九世纪中叶,圣诞老人出现,圣诞树、圣诞帽、圣诞卡、圣诞花环等标志饰品普及,圣诞节宗教色彩淡化,喜庆欢乐成分增加,圣诞文化从欧美流行到世界大多数地区。圣诞节登陆亚洲时间较晚,首先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大举登陆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晚晴民国时,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道教、佛教大国又多了基督教,少数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又有新的发展。从此,中国宗教更加多元化,中国人开始感受到圣诞节风采。新中国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各种教派的从教人员和信众在“宪法”保护下,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活动自由。宗教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它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是人类对自己心中王国宗主的向往与精神昄依,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和注入新的能量。这些都与无神论者的思维、追求相左,但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进步往往需要宗教文化“软实力”辅助。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还有历史悠久、土生土长的道教和与西方共有的天主教。清乾隆帝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时至今日,佛教仍然是中国最兴盛宗教。据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的督教徒1600余万人,是一个重要宗教派别,儒、佛。道、基督、天主教各有信仰,又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尽管许多基督教徒对“圣经”奥妙似懂非懂,但进入教堂附和着颂经声,一样庄严神圣,触动心灵,好像精神在升华。基督教向信徒们提供一个方向和境界,使消极的人生因为自己信仰而变得积极起来。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修身养性、忍让宽容、行善积德、慈悲为怀,这与“普世理念”、追求世界和平并行不悖。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相辅相成,圣诞庆典与中国传统节日休戚与共,具有非凡的包容性和强大凝聚力。国际社会学家认为,目前全球过东方春节、过西方圣诞节的人口分别超过40%、50%,圣诞节、春节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没有它,好像生活就短缺了什么。

2005、2013年,我在加拿大生活了两年多时间,亲历了西方人过圣诞节、春节情形。透过东西方宗教文化、和对他国传统节日的尊崇,让人们看到了“世界走向和谐、走向文明、走向大同”的曙光,这也是各宗教派别教义中明确追求的目标。

节日欢乐带给人们扬眉吐气”,一直是过节的重要功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民情,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人有各人的信仰、爱好,不必苛求节日文化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要人民敞开心扉、欢乐满意就行。

西方圣诞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已经登陆中国,有人担心“春节会不会被圣诞节替代?”我想这是标准的“杞人忧天”。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信仰、继承,已经形成心理定势和惯性,节日文化基因扎根在社会的深处和人们的心底,过节时产生的振奋,宣泄的激情,寄托的情感不是行政命令、政治宣传可以改变的。“因噎废食”,抵挡不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磁性吸引。中国民间有“赔不尽闺女,过不尽年”的说法,即使经济不宽裕,平时省吃俭用家庭,到了购买“年货”时都陡然大方起来。苦大仇深、一贫如洗的杨白劳到春节也要“包饺子”、给女儿扯上二尺红头绳,听了《白毛女》中那段唱词,好心人无不凄然泪下。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温暖。只要“民心”在,传统民俗文化就在,标志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就会顽强存在。像中国这个不断开放、日趋振兴的大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才是国民应该具有的心态,不然何谈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东、西方的传统节日都是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存在谁超越谁,谁替代谁的问题,更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都根深蒂固、博大精深。现代文化多元、相互包容、相辅相成。如果有那么一天,西方人像东方人一样欢天喜地过春节,东方人也像西方人那样自由自在过圣诞节,“世界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和谐、更欢乐、更美好、更精彩!”离圣诞节还有二十多天,中国超市、百货大楼、高级宾馆饭店的圣诞老人、戴圣诞帽的营业员、圣诞花环、圣诞树就早早亮相,圣诞促销并不比西方落后。舞龙、舞狮、大红灯笼高高挂本来是中国的“专利”,如今,西方圣诞节期间的广场舞龙、舞狮、公共场所挂红灯笼景象毫不比中国两岸三地逊色,充满中国元素的圣诞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追捧。

圣诞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正以几何级数扩张,圣诞宗教涵义逐渐与中国儒释道教传统糅合,有些事在宗教文化基础上演化,成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圣诞文化。不容讳言,有些宗教文化逐渐世俗化、商业化、甚至政治化,功利性、竞争性水涨船高,这并不符合宗教仪轨和追求,但“发展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圣诞文化。以圣诞树而言,在希腊传统中是没有圣诞树的,但这并不等于不能有或者不需有圣诞树。西方孩子从小就被告知,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悄悄把礼物放进孩子床头那双红袜子里,这与中国长辈除夕把装压岁钱。糖果的红包放在孩子枕头下,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许多西方家庭“平安夜”正兴起长辈发压岁钱风俗。近代,跟着感觉走的中国人自觉不自觉迈进了圣诞文化圈,每年离圣诞节,还有很长时间,圣诞节装饰,大型促销活动已经热气腾腾,丝毫不比北美、欧洲逊色。据报道:“浙江‘义乌’,堪称圣诞饰品之都。全球70%圣诞饰品都来自这里”。我在美国、加拿大亲见过大多数圣诞饰品标注着“中国制造”,确实来自浙江义乌。其中有些饰品是西方设计大样,委托中国厂家定做。在连云港超市、百货大楼出售的圣诞饰品,如圣诞树、圣诞帽、圣诞卡、圣诞花环,甚至红袜子、火鸡、圣诞巧克力琳琅满目,有的来自欧美。西方人都说,中国制造的节日产品美观、大方,做工精细又价廉物美,是节日购物的首选,洋人报刊上《圣诞老人背包里装的都是中国货》,读了就让我开心。

西方节日多数都有宗教印记,但非信徒认为自己过圣诞节,无关宗教信仰,寻求的是过节时的特殊情怀。近些年,圣诞节文化大举进入中国,过圣诞节已成为“跟着感觉走人群”的一种时尚,但这与宗教信仰没有关系,更不存在“崇洋媚外、忘宗弃祖”。每到圣诞节,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商家早早就不遗余力营造圣诞节氛围,标志性的圣诞节商品(圣诞树、圣诞卡、圣诞帽,圣诞糖果、烤火鸡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摆上了货架、柜台,灯光闪烁的圣诞树,打扮俏皮的圣诞老人,戴圣诞小红帽的营业员、服务生把超市、商场、宾馆烘托得其乐融融,此景此情可与西方媲美。

圣诞老人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通常被称为SANTACLAUS,圣诞老人最经典的形象是头戴红色圣诞帽子,留着大大的白色胡子,身穿红色棉衣,脚登红色鞋靴。这在二十年前,中国还很少见,近些年,东西方圣诞老人“一体化,普及化”。圣诞节时,西方人家不管信不信基督教,一般会在门楣上方挂一个“圣诞花环”,就如同中国人春节贴春联、挂灯笼一样,成为节日标志。多数人家在客厅装饰一棵灯光闪烁的圣诞树,树上挂满天使卡通图片、圣经语录、耶稣十字架、贺卡和礼品,特别新颖美丽,喜庆氛围满堂。东西方一样,盛大节日都十分注重装饰一新,十分注重“吃”。美、加是移民国家,庆祝圣诞节的情形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入乡随俗”同时,仍然依照自己祖国的风俗,摆上餐桌的饭菜、果品、酒水千姿百媚,餐饮礼仪多沿用祖居地样式。洋人都喜欢到华侨华人家欢度圣诞节,享受“中西合璧”氛围、风味。我也参加过洋人圣诞家宴,他们在突出自己特色外,会巧妙搭配一些中国元素。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籍的朋友相聚一起,没有隔阂、其乐融融,孩子到圣诞树上选择喜爱的礼品,拿得越多主人越高兴。我亲历“洋人”圣诞节购买中国结、中国剪纸、大红灯笼、“唐装”、“旗袍”、青花瓷、“国画、书法条幅”情景。在中国,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中国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戴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晚会、圣诞购物、圣诞宴请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节日文化、节日经济拉近了东西方的距离和感情,中国化的圣诞节越来越精彩。

世界有形心无界,中国人按农时祭天、祭地、祭祖先,期盼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开始形成的多数传统节日和西方在宗教、神话传说中形成的传统节日,包括越来越中国化的圣诞节,用现代科学眼光观察,都有不真实的外貌,但都饱含着国民的感情寄托、心灵愿景、精神追求和民俗风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思想和民族精神。节日欢乐、节日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与节日经济相得益彰,精彩纷呈,推动着历史前进,记载着人类的文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