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维摩体的戏剧 独此一家。(维摩诘经)书评

评书大全 2020-01-01 01:35:01
相关推荐

维摩诘经,鸠摩罗什译,文学的魔力征服了举国的士大夫,填补了中国思维上逻辑学的真空。诗佛王维以此经为名为字。

完全是一部彰显佛理的戏剧小说,却成了最受尊奉的简明读本。虽然没有教派将它立为根本经典,但它极谈妙理,显密圆通,文约义丰(杨仁山语),独一无二。

其境界说、烦恼即菩提,还有第三品怒批小乘的矫枉过正,可谓深入人心。若从三国孙权时支谦即译此经,讫于它影响最大的宋元,它影响中国超过千年。

读它再读王维,会发现他的诗是《经》的示现。

也可关照李公麟《演教图》绘天女散花,真合作也。这是顾恺之传统。敦煌诸石窟等有经文的雕塑或壁画。

宋案:此经既通默照,亦见贯口之妙!熟读后速读更有趣。

——以下分章节略讲:

《佛国品第一》

金句: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永离盖缠,心常安住。

提要:佛祖来到毗耶离大城,三万二千菩萨俱行无量功德,天人共会。城中贵族宝积等五百人前来,顶礼佛祖,各献伞盖。佛逞威神,合成一巨伞,遍遮三千大千世界,大众叹嗟。又应宝积所请,说诸菩萨净土之行,实为修行纲要。舍利弗生疑窦,佛足点地,现人间尽净,点出“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的指心之要。

难点略讲:

菩萨之十八不共法,出自宝雨经卷四:行施不随他教、持戒不随他教、修忍不随他教、精进不随他教、静虑不随他教、般若不随他教(以上六度)、行于摄事 能摄一切有情、能解回向、方便善巧为主 自在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 复能示现于最上乘而得出离、10不退大乘、善能示现于生死涅盘而得安乐 言音善巧能随世俗、智为前导 虽现前起种种受生而无所作 离诸过失、具足十善身语意业、为摄诸有情 恒不舍离 常能忍受一切苦蕴、能为示现一切世间之所爱乐、虽于众多苦恼愚夫及声闻中住 而不忘失一切智心 如宝坚固清净庄严、若受一切法王位时 以缯及水系灌其顶、能不舍离诸佛正法示现悕求。

一说“十八种法”即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大悲等。十力为: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根上下智力、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偏趣行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四无所畏为: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说出道无畏。三念住为:于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于不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于恭敬听闻与不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宋案:故不经磨难,根本无法成就此种定力。

三十七道品bodhi-pakşaka:四念处:北传为对治执身为净(观垢)、执受为乐(观苦)、执心为常、执法为我的"四颠倒见" ,南传为如实观察,旨趣不同。四正勤: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恒令灭、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心杀境):欲、勤(精进)、心(无恼)、观(自省审察)四三摩地。念力,念念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Strong belief。七觉支(梵文 saptabodhyanga):1.择法觉支,能拣择诸法之真伪及适宜与否。2.精进觉支,修诸道法,勇猛精勤。3.喜觉支,契悟真法,心得欢喜。4.轻安觉支,获得身心轻安愉快。5.念觉支,铭记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6.定觉支,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支,舍一切法,平心坦怀。八正道:1.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当的职业和方式生活)、正精进、正念、正定。总之:四念四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八道,是为37道品。

《方便品第二》

金句:是生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

提要:维摩诘生平,久于佛道,诸佛咨嗟,无所不在,无人不即。以示疾妙法,引人探病,又牵出多少教益,世之仁者也。如应如法,令人发菩提心。

难点略讲:

维摩诘示疾说法,如同应和上章,强调了大乘佛法的诸多要点。文字通达而畅快,行篇严密而轻扬,是一叶妙文。也为以下十大弟子受挫、文殊菩萨临危受命,应对维摩诘的戏剧情略作铺垫。用今天的话来说,算是人设(人物设定)吧,让读者对他的水准有个大概把握。接下来,连时常亲炙佛祖法要的大目犍连、优波离乃至阿难,都不敢接维摩诘的招,便对此章的人设做了提升。

其中的一些佛义要点,六通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除烦恼) 。 三明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弟子品第三 》

金句: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法无戏论。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

非凡夫 非离凡夫法,非圣人 非不圣人。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提要:维摩诘向佛示疾(卖萌),佛派弟子问疾。问遍十大弟子等知识,皆因曾经败阵的经历而推脱,最后无法,便生出智囊第一的文殊菩萨PK维摩诘的脱口秀,精彩迭生。但细绎其理,实以十个故事怒批小乘佛法(宴作、行乞、开天眼、等等),颇含夹带功夫,修小乘者一定心有惴惴,而大乘却得到彻底的弘扬。要说为什么《维》经自古以来有那么多粉丝,实在是从这里开始对得精彩,处处出于意表,处处写出佛教无我的妙理。是十分聪明的设计与安排。也许只有从诞生出《沙恭达罗》这样的戏剧的国家,才能写出曾如此让我激动的佛经吧。当然,现在还很激动。修得差修得差。又,所谓环环相扣、正反相生,无上章之明言大义,则不显此章之突兀变怪。

精彩再说:

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宋案:此觉观,粗思为觉,细思为观,思维扰禅定。

《菩萨品第四》

金句:夫如者,不二不异。(齐物之说)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

提要:四菩萨亦因往事而推辞。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金句:身相离,心如幻。

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提要:以病论法,何等奇妙因缘。以虚室解空,何等透彻。以解缚论调伏其心,何等辩证。以植众德本论菩萨行,何等慈悲。此章以文殊菩萨问疾,病因何起、当何以灭开头,详论不出不入、不舍不离的大菩萨止观。为全书之至要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