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戏如人生(宝岛一村)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2-30 03:25:01
相关推荐

“有一天吃完早饭,我看着你的背影,二十郎当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你就出门了……现在到了晚饭时间,门一推开来,进来一个老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回来做什么?你回来吃晚饭?”

大学时不好好学习,窝在宿舍里刷娱乐节目荒废大好青春。《康熙来了》不分主题不分嘉宾一集一集地看,看小S和蔡康永毒舌主持,跟着哈哈哈哈哈。刷到有一期,捧红小S的台湾金牌制作人王伟忠带着一众不认识的话剧演员去上节目,讲他们新排的话剧,《宝岛一村》。

连玩笑带认真,这期节目介绍了这部话剧的制作背景和幕后故事。

四九年蒋介石的军队撤退台湾,士兵们跟随委员长来到这个陌生的南方岛屿驻扎下来。那时的他们心里只想着反攻大陆,全然不知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轻易改写,无法回望,一去不返。

他们或携着家眷,或只身一人,凭姓名领取门牌号,住进一排排临时搭建的简陋屋舍。带着全国五湖四海各式乡音的人们就这样拥挤在台湾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独特的军部聚居区——眷村。

反攻大陆的计划遥遥无期,日子却一天天地过。眷村里的人们就此磨着岁月,生儿育女,话题间的雄韬伟略渐渐变成了家长里短……白发多了起来,孩子也长大了,他乡还是成了故乡。

高楼快速堆砌,缝隙间的眷村渐渐破旧得像新城市的疮疤。

王伟忠是眷村长大的孩子,他的爸妈都是山东人。二零零四年,他生长的“建国二村”就要被拆掉了。台湾大多数眷村的命运也大抵如此。眷村的孩子们曾经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可逃离之后,才发现眷村的文化早已烙在心底,成为他们的支撑和归属。他们不愿意这段特殊的历史随着眷村的消失而被草草遗忘,于是王伟忠带着眷村的故事找到赖声川,他要做一部讲述眷村故事的话剧。

《宝岛一村》在二零零八年十二月首演,成功得一发不可收拾。全然不顾及什么大场面、大格局、大腔调,它只专注于翻腾出几个人物命运中最微小的细节,再将它们蛛丝一般织结缠绕,勾画出两代人的眷村人生。对于时代,这样的细节太多了,多到融在一起,随炊烟飘散。在这家,也许是天津包子的热乎气儿;在那家,也许是四川辣椒的香辣劲儿……可是对于一个人,这样的细节却太沉重,沉重到用自己牺牲在战场的兄弟的名字,假装若无其事地活了一辈子。这部剧中有命运的隐痛,隐痛中的慰藉,还有慰藉中难以弥补的遗憾。它戳中了太多人的心。

因为这一期娱乐节目,这部剧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愿望。也不是非看不可的那种,但就是摇摇晃晃地挂在心上,每遇到相关的话题,就会想起它。那时我就会想,如果能去现场看一次《宝岛一村》,该多好啊。

2013年,我已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运气很好地得到公司的一个小小奖励,可以有小小的奖金,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我满心期待地选择了两张《宝岛一村》的话剧票。北京保利剧院还是第一次去,话剧也是第一次看。开场聚光灯打下来,说书人站在台上,开始讲眷村的故事。那是王伟忠。

三个半小时的话剧,讲了三个相邻的眷村家庭。从他们领到门牌的那一天开始,到门牌拆走的那一天结束。赴台时的年轻人在这三个半小时里慢慢变老,孩子们也变成了中年人。从几个壮年在榕树下讨论着什么时候反攻大陆,到多年后两岸开放探亲,眷村长大的孩子替父亲回乡,探望父亲的老母亲。孩子说,北京的马路好陌生、好陌生,可是奇怪,又好熟悉、好熟悉。更奇怪的是,老家的人都不姓赵,都姓杨……舞台上的灯光如时光流转,好像我也跟着度过了那样流离的一生。

后来看剧评,说是两岸有许多老人,在台下看到泣不成声。也许他们想起海峡对岸的亲人,看到剧中的自己望着对岸的方向,此生就此别过。后来《宝岛一村》也在青岛演出,姑姑和妈妈也去看了。她们看到的是对眷村二代那样生活环境的共鸣,说是他们的眷村就像我们的军属大院。两岸的人遥隔千里,他们却还是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而我们,这些没经历过战乱、时局动荡和艰苦时代的年轻人,看到的是明明流在血液里,却不曾相识的中国的故事。然而,我们能说出什么呢?几十年、千百万人的颠沛聚散、被改写的命运浓缩成这三个半小时的剧场,就算心中情绪翻涌,也仍然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是多么平顺的一代啊,没有遇到过丝毫的动荡,当然也就不曾想过动荡到底是什么样子。而这部剧用浅浅的笑泪和深深的情感,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年代,真实地存在过;有这样一群故人,也真实地存在着。

一个月之前,我偶然看到了这本剧本,原来早已出版。遵循了台版的设计排版,这本书的文字是竖排,右往左翻。不太习惯,只好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读。话剧中的一幕幕又在心里重复上演,按阅读的步调缓缓地过。看话剧时不懂的小细节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些故事好像也终于能停留在书页中,像是……我终于真正拥有它了。

观看、阅读与书写,对于《宝岛一村》,这三种不同的方式让我不断去回味它,理解它。借由它,也进而理解了更多相似的情感。

中学时,课本上读余光中的《乡愁》:

“现在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是说诗人在表达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课本里的世界总是明亮而单纯。

“1928年出生于南京的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后赴台湾。”

他是大陆人啊。

他写的乡愁是眷村人的乡愁,写的是他们走出来就再也没能回去的家乡。家乡的父母、亲人、故土、山河……写的是被时代割裂的伤口。曾经的我一直以为这乡愁是“我会回来”,而今忽然终于明白,他写的是,“我回不去了”。

故事中的人越走越远了,但还好,有这样多埋藏着情感密码的剧与诗与歌,让每一个拘泥于当下的我们也能够去了解那个不该被遗忘的年代。翻过的土壤已种满新的庄稼,埋在地下的泪水再难留下痕迹。然而总会有一些有心的人,为后人保存过去的故事。当你看到那一抔故土,也许只要一个瞬间,你就会懂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