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评书大全

从回忆录能感受到徐向前的为人(徐向前回忆录)书评

评书大全 2019-11-29 20:24:01
相关推荐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略,当然,徐帅的经历过于丰富,如果言无不尽,那么,十本这样厚度的书估计也写不完他的经历。

看这本书引发出军迷同学说的一个网名叫双石的对西路军失败错误的认知纠正。此君在网络上写了他的观点,同时纠正了徐向前所说的西路军失败是中央朝令夕改的变幻的军令造成的因素。

其实,徐向前回忆录里,详细地描写了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当然不止中央军令的变化一条,里面的因素徐帅都总结过了,我还是相信徐帅的分析。其实,双石的引用西路军电报汇总,只是解释了一点,那就是中央其实也并不是军令来回变化,战略不明。而是这里面有一系列的历史客观原因,诸如时局的变化,诸如西安事变给战略目标造成一再的变化。以及最初渡河西进的军令没有被严格贯彻,疑似有人故意造成渡河西进的不可更改的事实。

就像是你出门遇到车祸,就归结为今天不该出门一样。双石围绕的核心点,就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一方发给西路军渡河部队暂时是一个军渡河的军令,最后变成了渡河3个军的现实。

而这个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西路军失败的决定因。

概括而言,西路军失败,双石的结论我不认可,徐向前回忆录里分析的,我基本上认可,但是,徐向前回忆录里的分析,没有深刻解释中央军委为什么经常变的内在原因和没有描写最初渡河战略的几方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也没有深入分析最初渡河的电报,只是描写了他们收到军委让三个军渡河西进的指令。

但是,军委在当时是哪一方?徐向前回忆录里没有细说,其实,当时徐向前的直接上级是朱德张国焘领导的西北局。而毛泽东电报里,并没有让三个军都渡河,可见,毛泽东在西渡黄河的战略上并不是非常肯定的,而这里面有没有张国焘为了邀功争取政治资本的私心,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双石也没有证据,他只有整理的所有往来电文,而徐向前回忆录里也没有深挖。。

而当时渡河西进,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打通苏联援助物资的通路,很显然,如果得到了苏联物资,这无疑是对于西路军以及西路军的主要力量四方面军以及张国焘形成政治资本是有利的,因为张国焘当时已经明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批评,政治上失意。

所以,双石的依据,只是证明了,中央军委毛泽东,并不是主张渡河西进的重要决策者。。。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西路军失败是与徐向前有关。这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如果看了徐向前回忆录,对比双石的那些文章,如果你的情怀没有偏堕,看这个问题就能客观一些。。。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在看一个文章之前,大都是文章的情感已经形成了才会去看。。。也就是说,双石情感偏向为中央洗刷责任。。。

简单的说就是,人的情感容易偏堕,要不否定徐向前,要不否定中央军委。其实,徐向前和中央军委都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有各自的苦衷,这是事赶事造成的历史悲剧。。。

当然,就像徐向前自己所说的,回忆历史,既容易又困难,容易的是都是自己的经历很容易写,但困难在于很多事情内因复杂又不容易说清。

其实,考虑到很多因素,有的刻意略去了。我很能理解徐向前的感受。

不过总体上,从这本回忆录里,还是能感受到徐向前的为人和他的特点。也就能解读出他为什么能在各个政治风波中全身而过了。他实事求是,对很多人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诸如他描写过早期著名领袖澎湃,说他的缺点是有点主观急躁。而对于张国焘和陈昌浩,没有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也就是说,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和不同的人共事的原因。对于大家公认的恶人,没有继续诋毁,对于大家公认的好人,也能实事求是看到缺点。

只有对别人没有过多的成见,对事不对人,才能和人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这就是徐帅做人成功的原因。

当然,这本回忆录,仁者见仁,我能看出的除了历史以外,还看出了做人和福报以及因果。当然,每个人看同样的事物感受不同很正常,看见评论里有负面认知者,也很正常,本身从书里看到的,就是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