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见证了中国的决定性时刻

句子大全 2021-08-03 15:49: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见证了中国的决定性时刻

摄影大师布列松与中国颇有渊源,他曾两次来到中国。

1948年12月,北平,城外已被解放军包围。 国民党召集了10000名新兵正站在故宫里等待命令。

1948年年底,布列松作为《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来到北平,记录了中国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历史性画面,他被当时的新中国政府认为是“好同志”。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国民党统治的最后日子里,来到南京的军阀马鸿逵。

所以在1958年,布列松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3个月。此间,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

1958年,北京天安门。一支等待训练的民兵分队。

布列松两次来华都正值中国重大转折时期。1948年是新旧政权交替,而1958是另一个历史转折点“大跃进”。

1958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建国9周年庆典的小学生。

所以他的这些照片注定有着非凡的意义。

「 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 」

1948 1949

布列松在1954年出版了摄影集《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中文译为《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寓意“转折”。

1948,北京,练功的人

1948年12月,北平,一位老人在这群国民党征召的新兵中寻找自己的儿子。

右边的老人曾是朝廷的太监。到1949年,中国约有40位太监在世,他们生活在一个庙里。

一位太监

1948年12月,北平,磨光加工缅甸翡翠。

1948年12月,北平,街头古董店。

1948年12月,北平,来到城里贩卖蔬菜的农民正在吃饭。

1948年12月,北平,城内正在乞讨的难民母子。

1948年12月 1949年1月,上海抢购黄金风潮,由于纸币贬值,国民党决定每人可以兑换40克黄金, 12月消息传出,数以千计的人们排队等待,有十人拥挤致死。

1948年12月 1949年1月,上海,穷人撕开码头上的棉包。 很多人在内战的最后一个冬天饿死或冻死。

1949年,上海。慈善机构的一群孩子等着分发大米。在那儿,他们接受教育并得到极少量的食物。这所学校是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女士建立的。

一个上海街头叫卖者。他卖花生和中国烟,这些中国烟好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仿冒外国的牌子。在他背后是一个书店,书店的橱窗里一起摆放着蒋介石元帅和孙中山的肖像。

1949年,上海,推车过桥的苦力

1948年12月 1949年1月,上海,被包围的上海,苏州河的运输完全中断。

1948年12月 1949年1月,上海,等待离开城市的政府官员。

1949年4月,南京,带着家人和财产逃亡的军官,他们背后是数千内战难民的临时住处。

1949年4月,南京,国民党统治的最后日子里,学生们张贴的宣传单。

1949年4月,南京,在市民的关注下首批进城的解放军士兵。 由于解放军的纪律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所以这些士兵背着所有的生活用品。

1949年,上海,一家画像店里

1949年,上海,路边图书馆

1949年,上海,街边看小画书的儿童

1949年6月,上海。政治集会,背后是领袖画像。(共产党于5月27日夺取上海)。

1949年6月,上海,为庆祝城市解放,电车上悬挂的领袖像。

1949年8月1日,上海。隆重举行欢庆部队开进上海的活动。一名工会代表拿着一张放大了的新钞纸币。

1949年8月1日,上海,庆祝共产党占领上海。

1949年,上海。学生举行反黑市的“8.1”胜利大游行,队伍经过外滩。

1949年8月7日,上海,在胜利庆典大会上讲话的陈毅。

1949年,上海,标语上写着“反对官僚资本、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1949年,上海。一些共产党士兵经过巨幅广告牌前。

1949年,香港,《华商报》号外, 两条消息:华南解放,政治协商会议准备起草新宪法。

1949年,香港。一个婴儿在商铺柜台上午睡,他的父亲则躺在凳子上休息。商铺出租麻将游戏,墙上贴着“宝剑牌”香烟和“冠军牌”火花塞广告。

1949年9月,上海。国民党政府撤离上海后,对上海实施海上封锁。经过5个月的封锁之后,一艘美国军舰“戈登”号抵达上海港,搭载外籍人士离开上海。

「 大 跃 进 」

1958

1958年,北京。在中华文化公园举行的“桥梁与铁路系统”展览,展示共产党建政之后取得的成就。

1958年,修建十三陵水库大坝。

1958年,北京,这个展览的主题是中国“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展出的老鼠是用老鼠皮制成的。

1958年,北京,参观学习的小朋友们。旁边的海报上写着:功课完毕回家去,见了妈妈出门去,急问妈妈哪里去?妈妈们都是上学去。

1958年,北京

1958年,北京。北大的学生们跳进沼泽泥塘里建游泳池。

1958年,北京。一名女民兵利用休息间隙看官方读物。

1958年,北京,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当时建立一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干部队伍,是共产党政权的一个主要目标。

1958年,北京。在农学院的展览上,来宾怀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对新器具进行测量并做笔记。

1958年,甘肃省玉门,一个工人代表团游行到政府总部,报告说他们的产量达到了新高。当时在中国任何地区,锣鼓声和铜钹声都代表一种报喜。

1958年,北京到沈阳火车边的餐车,有鸡肉和面条可供挑选。

1958年,辽宁沈阳,这个工业中心城市的工人被鼓励要“多、快、好、省”地搞生产。

1958年,辽宁沈阳,一个工程系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车间打工。

1958年,水星公社,拉风箱的农民。当时鼓励农民自己建造熔炉,每半个小时这些熔炉可冶炼约100磅的铁,农民用它来做农具。但这种不正规的方法炼出的金属很脆,做出来的农具容易断成两截。

1958年,水星公社。农民将他们自己的风箱用在高炉上。

1958年,建设中的三门峡水电站大坝,当时动用了7000名固定工以及无数的志愿者。

1958年,上海。

1958年,上海。星期天,劳动者在一家文化俱乐部里下象棋,那时上海市共有十九个这样的“文化俱乐部”。

1958年,四川成都。为了阻止疫情蔓延,一个男护士给所有进城的人消毒。由于担心中国人众所周知的“易感冒”的体质,他们往往采取严厉措施来防止传染病。

1958年,重庆。码头上卸货的工人。当时还未安装机器,工人们只有自己手工卸货。一些人还给北京写信,抗议布列松拍了这张照片,认为他此举是在侮辱中国人。

1958年,新疆。这个汉族少先队员(女童子军)负责监督人们走人行横道线,以及使用苍蝇拍打传播疾病的苍蝇。

1958年,新疆。作为课余时间的劳动项目,孩子们在其母亲监督下为街坊铺设人行道。

一位教授在景山公园备课

上海工人文化馆。每周日约有一万名工人前来打乒乒球、下棋或者听讲坛。

在广告牌前歇脚的蛐蛐商人。

在公社准备劳作的青年们

炼铁厂

武汉,修建炼钢厂的工人

上海码头

北京街头玩耍的孩子

辽宁鞍山的炼钢厂

第一次看到电视机的人们

(本文转载自: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在最美的时光

遇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