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回忆儿时的天真话语 老北京童谣大集锦

句子大全 2017-06-12 03:51:00
相关推荐

回忆儿时的天真话语老北京童谣大集锦 001、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来又卖醋。 002、黄毛儿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喉儿辣的,谁让你专 门儿挑大的! 003、数一数二数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儿对杆儿,不多不 少十六点儿。 004、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 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005、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 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006、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不点儿,一打一瞪眼 儿。三年级的吃饱了饭,四年级的饿死了算。五年级的发了火,六年级的全滚 007、一只小花狗儿,坐在大门口儿,两眼黑溜溜,想吃肉骨头。008、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009、妞妞骑牛,牛拧,妞妞拧牛,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 010、下雨了,冒泡儿了,老头戴着草帽儿了。 011、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 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012、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哩咕噜滚下 013、吃汽水,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见一个人咬狗,拿起狗来砍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 014、虫儿虫儿虫儿虫儿飞,拉屎一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面追。 015、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在河里蹦,我拿叉子一叉,你盖子还挺硬。 016、报告司令官,没有裤子穿,穿个小裤衩儿,露着肚脐眼儿。 017、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儿,小孩儿的名字叫花篮儿。 018、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你不 吃不吃,全让老猫给你叼走了,呕! 019、剃头打三光,不长虱子不长疮。 020、老狼老狼,拉屎靠墙,墙倒了,老狼蹶着屁股逃跑了。 021、臭豆腐臭,酱豆腐香,谁买臭豆腐多给汤。 022、这么好的天儿,下雪花儿,这么好的孩子,没有脚巴丫儿。 023、奔儿头,奔儿头,下雨不发愁,人家打雨伞,他打大奔儿头。 024、奔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儿,给他小碗儿他不要,给他大碗儿他 害臊。 025、拉瞎,拉瞎,拉到河里喂王八。 026、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满地流。 027、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着,掉眼泪儿。 028、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029、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专打后脑勺。老虎没看见, 专打大坏蛋。 030、一二三四五,山上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专打大西瓜,西瓜没有籽, 专打小日本儿,小日本,喝凉水儿,喝了一肚子小蚂蚁儿。 031、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 032、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033、跟人学(xio),一嘴毛,跟人走,变花狗。 034、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 脸儿就走。 035、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036、逗……逗……乞逗乞逗强强,土豆蘸白糖。 037、小巴狗,上南山,吃金豆,拉金砖。 038、你打灯,我抽烟,你放爆仗我放鞭,噼里啪啦过新年。 039、小白兔儿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 040、买扒拉,卖扒拉,不买扒拉别扒拉,扒拉坏了算谁的。041、剃头师傅技术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儿一根儿往下薅,薅得脑袋 起大包,到了医院就开刀,回家发成大面包。 042、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谁要要,掉屎窖。 043、这么好的天儿呀,满天下雪花儿呀,老师要学费呀,还得等几天儿呀。 044、三岁的娃娃穿红鞋,扭扭歪歪的去上学,老师讲课他睡觉,背着书包 往家跑。跑跑不了,了了不起,起起不来,来来上学,学学文化,画画图画。 图图书馆,管管不着,着着火了,火火车头,头头大奔头。 045、从前有个屁,惊天动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 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全城戒严捉拿这个屁。 046、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楞挤,锻炼身体。谁放的响,谁当校长, 谁放的臭,谁当教授,不响不臭,思想落后。 047、屁乃人生之气,哪有不放之理,放了轻松愉快,闻了垂头丧气。 048、半夜三更黑咕隆咚,你们家发生了辽沈战争,你妈指挥,你爸冲锋, 你爷爷奋勇当先,掉进了茅坑。 049、光葫芦蛋,磨电线,磨到北京10 050、臭美臭美,一个鼻子俩嘴。051、青椒炒辣椒,土豆煮山药。你爸爸爱吃你妈不会炒。你爸一瞪眼,你 妈一叉腰,你爹一烟袋,你妈一饭勺。小两口儿,就这么打呀么打起来。 052、小皮球,香蕉梨,马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 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053、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着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 奇怪。 054、唐僧骑马蹬哩个蹬,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眼睛亮,后面跟着个 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沙和尚,沙和尚敲着锣,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老妖婆心最坏,骗了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 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放金光,转身掏出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055、老大开飞机,老二扔炸弹,幸亏老三跑得快,炸死老四王八蛋,老五 老六都来看,老七老八靠边站。 056、小辫儿刘,蒸窝头,半拉生,半拉熟,熬白菜,不搁油,吐口唾沫当 香油,爸爸给他两砖头。 057、谁给我玩,打火镰儿。火镰花儿,卖甜瓜。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 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边坐个哥哥。哥哥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 出来烧香,里面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058、小秃子儿,上庙台儿,载了个秃跟斗,捡了个秃小钱儿,买了个秃饽 饽,招来个秃子伴儿,秃子吃,秃子看,秃子打架秃子劝,秃子去告状,一告 告到秃衙门,秃衙门,秃板凳,单打秃子的屁股蛋儿。 059、一个小人儿,不大点儿,身穿蓝布杉儿,骑着小红马儿,手拿火柴杆, 单扎你的小鼻子眼儿。 060、小板凳儿你别歪,让我奶奶坐下来,我替奶奶捶捶背,奶奶夸叫我好 宝贝儿。 061、小不点儿,开茶馆儿,没有茶叶打屁眼儿。 062、一旋横,俩旋宁,三旋打架不要命,四旋打架抄板凳。 063、没羞没臊没脸皮,偷人家的西瓜皮。人家给你两块糖,你给人家掏茅 064、那孩子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就是没有水龙头。065、那孩子头像地球,那孩子腰像镰刀,那孩子屁股像面包。 066、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你爸去偷瓜,你爸偷仨我偷俩,你爸逃跑我被 抓。你爸在家吃西瓜,我在家里写检查,你爸在家嗑瓜子,我在监狱挨枪子。 067、你爸你妈,匆匆忙忙,走进茅房,刚想点灯,掉进粪坑,为了拉屎, 壮烈牺牲。 068、被窝儿里吃,被窝儿里拉,被窝儿里放屁赛喇叭。 069、后面有个人儿,偷我花生仁儿,我刚想拿枪打,一看是我儿,我儿脸 皮厚,一枪打不透,做成皮鞋底,一年磨不漏。 070、小板凳儿,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的慢,我给奶 奶煮碗面,奶奶嫌我不搁油,我给奶奶磕俩头。 071、我有一个金娃娃,金胳膊金腿金头发。第一天我到河边去打水,丢了 我的金娃娃,我哭我哭我哇哇的哭;第二天我去河边去打水,找到了我的金娃 娃,我笑我笑我哈哈的笑;第三天日本鬼子来到我的家,抢了我的鸡,抢了我 的鸭,抢走了我的金娃娃,最后还给我俩耳瓜,我哭我哭我哇哇的哭;第四天 解放军叔叔来到我的家,还了我的鸡,还了我的鸭,还了我的金娃娃,最后还 给了我一个大红花,我笑我笑我哈哈的笑。 072、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 个小孩宰公鸡,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喝啤酒,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打倒蒋介石。 073、小红孩子戴红帽儿,四个耗子抬红轿儿。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 一喝喝到城隍庙,把个城隍老爷吓一跳。 074、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 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075、小黑鸡,两条腿,大黄牛,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螃蟹八条腿,蚯蚓、 鳝鱼没有腿。 076、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大屁嘣,嘣两瓣儿,炒花生。 077、锔盆锔碗锔大缸,缸里面有个小姑娘, 十几了?十三了, 再呆三年 该娶了。 078、妈妈妈妈水开了,把我脚巴丫子烫歪了,走一走瘸一瘸,长大不能穿 皮鞋。 079、小分头儿,二两油儿,娶个媳妇不发愁;小分头,一把抓,娶了媳妇 不要妈。要妈就打架,打架就分家。 080、星期六的晚上路灯亮,拾破烂儿的小孩排成行,老头一指挥,冲向垃 圾堆,风一刮,纸一飞,拾破烂儿的小孩玩了命的追。 081、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yǐ)巴尾巴…………鱼。 082、高级奶油高级糖,高级老头上茅房,一摸兜没有纸,一摸屁股满手屎。 083、不听……不听…… 蛤蟆念经。 084、天长了夜短了,耗子大爷起晚了。天塌了地陷了,小花狗儿不见了。 085、我是你爸,多么伟大,辛辛苦苦把你养大。 086、乌鸦当空叫,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去炸学校,老师也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087、来到了天津卫,我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轧死了二百多。警察 来抓我,吓得我一哆嗦,连骨碌带爬的我钻进了耗子窝。耗子见了我,管我叫 大哥。 088、家走啦家颠儿啦,我家烟囱冒烟儿啦。 089、手心手背,狼心狗肺,日本投降,中国万岁。 090、老头儿老头儿玩儿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太儿老太儿玩儿火 筷,烫了屁股抹香菜。 091、有个大姐整十七, 过了四年二十一,寻个丈夫才十岁,她比丈夫大十 一,一天俩人去抬水,一头高来一头低,不看公婆对我好,把你推到井里去。 092、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前面就是你大姑,你大姑是罗圈儿腿,走起路 来扭屁股。 093、小猴儿小猴儿偷桃儿,叫人逮着衔毛儿。 094、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095、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跟你在说话,请你马上 就开花。 096、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敌人来抓我,我就上高墙,高墙不顶用, 我就钻地洞,地洞有枪声,消灭日本兵。 097、小屁帘儿,真叫起,一个跟头折到底。 098、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腊九,冻死小狗,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儿。 099、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哭,二不许笑,三不许漏出大门牙,看谁的 立场最坚定。 100、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 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101、结巴磕子赶大车,一赶赶到莫斯科…… 102、吧(bi)叽吧叽吧,摔个大马趴,马趴没摔好,得了吧叽病,请了吧 叽医生来看病,打了吧叽针,吃了吧叽药,三天不许笑一笑。 103、瓷公鸡、铁仙鹤(ho),玻璃耗子,琉璃猫。 104、你打我我不怕 我去北京找你爸 你爸拿着机关枪 事讲完了。106、我们家穷,你们家阔,你们家尿盆儿一大摞。 107、小气鬼,喝凉水,砸破了缸,喝不到水,讨了老婆吊死鬼,生个孩子 一条腿。 108、傻冒青年过马路,稀屎拉一裤,拣块糖纸擦屁股,越擦越粘糊。 109、哥俩好,哥俩坏,哥俩儿上街买皮带,你戴戴,我戴戴,你是地主老 太太。 110、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咸菜缸,吃咸菜,喝咸汤,拉了一裤裆。 111、姓啥不姓张,姓张大裤裆,裤裆里面有文章,虱子虮子一大帮。 112、姓赵姓钱不姓李,孙字底下才是你。 113、天上有只鹅,地上有只鹅,鹅飞鹅跑鹅碰鹅。 看了《挥之不去的老北京儿歌》这篇文章,使我也想起小时候的儿歌 和童谣,同时也勾起我对几十年前的少儿生活的怀念。没错,生活在北京 几十年最难忘的是老北京的儿歌,唱着儿歌长大,又唱着儿歌养育子女, 正向这篇文章描述的那样老北京的儿歌生动活泼、隽永纯真,非常贴近生 唱着儿歌,听着儿歌仿佛又回到童年的生活中。那时女孩子跳皮筋、玩游戏时唱的都是儿歌: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 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猴皮筋儿我会跳, 三反运动我知道, 反贪污反浪费, 官僚主义也反对; 过年时没有现在这么热闹,花费也不如现在多,但儿歌声能够响彻满大 正月正,大街小巷挂红灯;二月二,家家赶集接媳妇儿;三月三,蟠桃宫里去游玩……。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 春天最美丽; 男女小孩玩游戏时唱的也是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梳小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yǐ)巴尾巴…………鱼。吧(bi)叽吧叽吧,摔个大马趴,马趴没摔好,得了吧叽病,请了吧叽医 生来看病,打了吧叽针,吃了吧叽药,三天不许笑一笑。 老人哄孙子、外孙子时,唱的还是儿歌: 小小子儿,坐井台儿,摔个跟头拣个钱儿。又买米,又买盐儿,又娶 媳妇儿,又过年儿。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快又 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骨头烧羊肉吃,你不吃,为狗吃……; 胡拉胡拉肚,开小铺,卖油盐,买酱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盆儿,盆里有个碗儿, 完了。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 要去。先搭棚,后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两百。 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打架、斗嘴,但很少带脏字骂人,唱的还是儿歌: 没羞没臊没脸皮,偷人家的西瓜皮。人家给你两块糖,你给人家掏茅房; 小气鬼,喝凉水,砸破了缸,喝不到水,讨了老婆吊死鬼,生个孩子一条 哥俩好,哥俩坏,哥俩儿上街买皮带,你戴戴,我戴戴,你是地主老太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咸菜缸,吃咸菜,喝咸汤,拉了一裤裆; 姓赵姓钱不姓李,孙字底下才是你; 小屁帘儿,真叫起,一个跟头折到底;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前面就是你大姑,你大姑是罗圈儿腿,走起路来扭 屁股; 大人给幼儿启蒙时唱的都是儿歌: 小兔子,开铺子,一个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根小绳子,四只小匣 子;五管小笛子,六条小棍子;七个小盘子,八粒小豆子;九本小册子, 十双小筷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 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大年 初一,扭一扭。 上小学时,带有知识性的童谣占据了主导地位: 风力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 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 便,八级风吹树枝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级陆上很 少见; 天气歌: 燕子低飞,鸡不进窝,蚂蚁搬家蛇过道;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那时唱的儿歌,完是口口相传,几个孩子碰到一块儿,你一句,我一 句,不大一会儿,都会了。像上面说的“小白兔,白又白”、“小燕子, 穿花衣”已成传世佳作。 儿歌到底从何时进入百姓家无人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还 会世世代代传下去。童年的往事已遥远,但是这些伴随我成长、滋润我的 儿歌却一辈子不会忘记。 老北京的儿歌童谣——老妈妈令 写在前面的话 我之所以喜爱诗歌,盖发蒙并受益于老北京的童谣。我的祖母和母亲都是老 北京人,对老北京的童谣知道甚多。我从小便是在老北京童谣的亲切的韵律和节 奏的熏陶下长大的。受到祖母和母亲的口传,我两三岁时,便可大着舌头,为客 人一气背诵二三十首。 老北京的童谣又叫老妈妈令,以通俗、亲切的内容,简练、生动的语言,明 快、活泼的节奏,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谣歌流传于市井,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如果说《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属于中国过去时代儿童启蒙的 文字教材,那么老妈妈令则是亲子班的家庭口头教材。老妈妈令作为民间口头文 学的一支,其所以能够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总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平易、天真、 质朴、明快,流畅,具有生活化和童话的特点和性能,摈弃刻板的说教,适应一 般家庭主母的文化层次,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为百姓喜闻乐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缘性文化,我认为理应加以保护。认真研究其艺术 手段,吸收其积极的内容以及新颖的形式,对于创造现今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歌谣, 具有现实的意义。 为此,我把我学到的一部分老妈妈令收录下来并对其艺术价值加以适当的点评, 以求得到同仁的响应。庶几会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老妈妈令集锦 [原谣]:背背,驮驮。老腌儿——酱萝卜。酱瓜,苤蓝(音le了),老牛老牛卧 卧。青豆,黄豆,嘎巴儿一溜;金沙,黄沙,大把一抓。 [点评]:小时候常听大人背着小孩唱这个童谣。但搞不清所述事物的内在逻辑联 系。也许只求合拍、顺口,不求内容关联,正是该谣“随意性”的特点。此谣歌 基本上采用两字句(有的地方属两字音节),符合踱步节奏。 [原谣]:碑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给他小碗他不要,给他大碗他害臊。 [点评]:“碑儿头”是形容额头及后脑勺突出的小孩;“窝窝眼”指得是窝头下 边的眼,形容由于额头突出,眼睛显得往里抠。本谣首先通过比喻,刻画了“碑 儿头”儿童的形象。接着又进行了性格的描写。带有善意逗趣的性质。 [原谣]:碑儿头,碑儿头,下雨不发愁。人家打雨伞,他打大碑儿头。 [点评]:本谣采用夸张的手法,开善意的玩笑。 [原谣]:吃豆豆,拉臭臭,薰得妈妈甩袖袖;甩袖袖,叫舅舅,舅舅不来骂舅舅。[点评]:本童谣盖给幼儿把屎时即兴而哼。句子按照三、三、七的节奏,读起来 十分顺畅。另童谣采用豆豆、臭臭、袖袖等双声法,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带有 一种亲切感。 [原谣]:虫、虫、虫、虫飞,拉屎一大堆:虫、虫、虫、虫跑,拉屎没处找。 [点评]:念此歌谣时,大人把住幼儿双手,练习双手合拢点指和两臂开张动作。 本谣每句五个字,两句一换韵。连续使用四个“虫”字,提高了幼儿的兴奋度, 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本谣]:大拇哥,二拇弟,三中指,四大王,小放牛,放牛场,胳臂腕儿,挑水担儿。吃饭碗儿。香油罐儿,两盏灯,小蒲扇儿,挂衣裳钩儿,天灵盖儿。 [点评]:本谣带有办谜语性,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从五个手指讲起,依次讲到 手掌、手腕、肩膀、口、鼻、眼、耳、后脑勺、顶门等,以帮助儿童认识人体各 个部位。本谣采用儿化音叶韵。以三字句为基本句式,生动活泼。 [原谣]:大拇哥,二拇弟,钟鼓楼,护国寺,小妞妞,喝粥粥。 [点评]:本谣与上谣属于异曲同工。都是帮助幼儿认识人体的。在修辞技巧上采 用拟人法、(如:大拇哥,二拇弟,小妞妞,)、隐喻法(如钟鼓楼,护国寺,)。 结尾采用儿童惯用语言(喝粥粥),十分亲切,容易被儿童接受。 [原谣]:打花巴掌的(音dei 嘚),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灯。 [唱]:烧支香儿捻支捻呀,茉莉茉莉花儿呀,半枝莲儿呀,指甲草儿,艾糠尖儿 呀,茉莉茉莉花儿(注:以下各段同,均以“——“号代之)。 [承接原谣]:打花巴掌的,二月二,老太太爱吃冰糖棍儿。——打花巴掌的三月 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打花巴掌的,四月四,老太太吃鱼不择刺。——打 花巴掌的,五月五,老太太爱吃烤白薯。——打花巴掌的,六月六,老太太爱吃 铁蚕豆。——打花巴掌的,七月七,老太太爱吃肥卤鸡。——打花巴掌的,八月 八,老太太爱吃咸水鸭。——打花巴掌的,九月九,老太太爱喝老黄酒。——。 [点评]:本谣是儿童与儿童或大人与儿童作游戏时的谣歌。先自己拍掌,然后双 方对掌,形成节奏。其形式至今仍被新儿歌广泛吸取并使用。本谣以时间为线索 而起兴,一段一换韵,十分顺口。中间以唱词衔接,自然转换,使儿童不感觉单 [原谣]:叮铛、叮铛,海螺儿,烧香;粗米、细米,放屁不是别人,就是你。[点评]:本童谣用于逗小孩。用象声词起兴,以“烧香”与“放屁”形成对比。 再用粗米、细米起兴,最后用选择句结束,引起儿童的兴奋感。 [原谣]:点、点,点牛眼,牛眼花,卖甜瓜,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摊鸡蛋; 鸡蛋鸡蛋磕磕,里头坐着哥哥,哥哥出来买菜,里头坐着奶奶,奶奶出来烧香, 里头坐着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姑娘鼻子眼睛。 [点评]:本童谣用于儿童游戏,几个儿童围坐一圈,逐个点数脚趾头。落至结尾 字时,点到谁,便挨罚。如此循环往复。前半段,三字为一节,采用顶真修辞法, 节奏明快。到“鸡蛋鸡蛋磕磕”转成六字句。用“里头”和“出来”形成语势的 循环往复,最后以“烧了姑娘鼻子眼睛”突然刹住,起到激奋的喜剧效果。 [原谣]:二姑娘二,二姑娘二,二姑娘出门子给我一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擦红粉,戴耳坠儿,送亲太太联把儿头,娶亲太太耷拉翅儿。四轮马车双马队儿, 箱子匣子是我的事儿。 [点评]:本谣采用儿化音韵脚,亲切流畅。情景描写贯穿其中。始终通过“我” 的眼和“我”的口进行表述。“我”臵身于其中,增加了真实感。 [原谣]: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着鼓来了;下雨了,冒泡了,王八带着草帽了。[点评]:本谣是老北京儿童每逢下雨惯用的童谣。采用三、三、七字的句式。在 修辞方法上采用了拟人法,如用和尚背鼓拟打雷。夸张法,如用“王八带着草帽 了”形容雨之大。每句都用“了”字结尾,带有紧迫感和呼唤感。 长在屁股后头。[点评]:基本上属于七言四句诗(末句为八个字),对牛进行了刻画。对幼儿进 行贴近生活的认知教育,并导入初步数字概念。 [原谣]:高高山上有一家,十间房子九间塌。老头出门儿拄拐棍,老太太出门就 地擦。走一步,趿拉拉,十个脚趾头露着仨。 [点评]:本谣以七字句为主,具体描写了“高高山上”一家人的困境。突出房子 的破旧。又重点对老太太作了具体形象刻画。语言十分生动。 [原谣]:姑娘的屁,赛过鼓,崩倒了城墙十八堵。三千人马来喝屁,崩倒了两千 九百五,剩下五十跑回去,各个脸上都带土。 [点评]:本谣采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屁的威力。节奏鲜明,文字流畅。内 寓爱心。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原谣]:呱哒呱嗒板儿,上刘海儿,刘海儿穿着一个花裤衩儿。谁作的?娘作的。 提起娘来够受的。他妈嫁了一个卖肉的。卖肉的,喷香的,他妈嫁了一个卖姜的。 孙猴儿着火,他妈嫁我。嫁我我不要,他妈上吊。上吊不死,他妈烧纸,烧纸不着,他妈摔瓢,摔瓢不漏,他妈推磨,推磨不转,他妈吃饭,吃饭不饱,他妈裹 脚。裹脚流脓,一流流到皇城。皇城吹喇叭,吹出一群大傻子。皇城卖鸭子,单 打那孩子脑瓜子。 [点评]:本谣只在调侃。从内容上讲,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以借鉴的是其修辞 方法。如顶真法的运用,使全谣一气呵成,气韵十分流畅。再如儿化音的适当运 用,增加了亲切感和语言活力。再如起兴句与后面内容的衔接采用了问答式来过 渡,十分自然,不露痕迹。 [原谣]:寒鸦寒鸦过过,狗推磨磨。狼抱柴,狗烧火,牛坐锅,兔砸蒜,耗子洗手捏饽饽。猫推门,吓死我。 [点评]:以寒鸦过过起兴,过过和磨磨合乎儿童语言习惯,带有亲切感。然后突 然改变节奏,犹如童话,勾勒出动物们,集体分工做饭的忙碌景象。最后用“猫 推门,吓死我”作结,充满戏剧色彩。 [原谣]:红眼红,红眼红,腰里掖着眼药瓶。走一走,抹一抹,生让红眼累死我。 [点评]:本谣采用三三七的句式,三句一换韵,先平后仄,节奏鲜明。 [原谣]: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儿全来了(音liao 我家的闺女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音liao潦):骑着个驴,打着个伞儿,光 着屁股,挽着个髽(音zuan [点评]:本谣以槐树起兴,引出看戏以及看戏的人。以来与没来形成对比,为后边的人物刻画作了铺垫。接着转韵,对我家的闺女进行漫话性形象刻画。植入儿 化音,产生喜剧效果。 [原谣]:唤(儿)、唤(儿),唤(儿)呼咪,鞭打绣球、金镶玉。别让我们姑 娘得了闷气。我们姑娘,病儿陈,请了个大(音dai 代)夫不离门,开了方子号 了脉(音mo 末),药引子实难寻音xin 镡:蚊子的胆,虼蚤的心,苍蝇的翅膀 约(音yao 腰)半斤,四两的鸡子(儿)要八个,万岁爷的胡子要七根。 [点评]:本谣以叫猫起兴,(鞭打绣球、金镶玉均为猫的名种),引出给姑娘看 病,药引子难寻。以上基本上为七字句。然后换韵并转成三三七句式(衬字读轻 音)。最后以两个七言句结束。集夸张之笔墨,一气呵成。后边的药引子带有相 当的讽刺意味。使人不由想起鲁迅所写的庸医看病开药引子的故事来:“蟋蟀一 对要原配”。实在相似乃尔。 [原谣]: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到南边采梅花,一朵梅花没采来,两个朋友到我 家。我家的媳妇会擀面,擀到锅里团团转。公一碗,婆一碗,案板底下藏一碗。 猫进来,舔舔碗。狗进来,砸了碗。公公拿着哈大鞭,婆婆拿着半头砖,打的媳 妇哪儿睡去呀?打的媳妇炉坑里睡去呀。铺什么皮?铺羊皮。盖什么皮,盖狗皮。 枕什么?枕棒槌,叽里咕噜滚炕槌。 [点评]:很明显,本歌谣带有一定封建思想色彩,无形中,宣扬了家庭暴力。我 之所以录入,是因为它在艺术性方面有不少可取之处。首先,本谣在结构上,对 于起承转合的运用恰到好处。以黄狗看家起兴,引出朋友来家的事由。为文之 “起’;然后以换韵,以媳妇擀面待客对情节进行铺陈。为本文之承。再转韵写 媳妇藏面,引出矛盾。再换韵,写媳妇因而挨打。为本文之转。最后以一问一答 的方式写媳妇铺盖的狼狈窘境。为本文之合,具有故事情节。便于记忆。本谣语 言活泼,转换自如,就像和儿童对话,娓娓道来,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是可以 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的。 [原谣]:黄毛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齁辣的,谁让你专门挑 [点评]:本谣前两句为七字句,以夸张手法写黄毛丫头赶集错把萝卜当作鸭梨。后两句换韵,用三三七句式写发现是辣的,接着以诙谐的口气,讥笑其贪心。收 到喜剧效果。 [原谣]:金箍勒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养了个小孩没出放。一放放在了锅台上,嗞儿咂儿地喝面汤。 [点评]:本谣在老北京几乎家喻户晓,为人们所熟知。本谣用金箍勒棒起兴。引 出爷爷、奶奶和小孩、锅台等内容。看似不合逻辑,却又使人感觉“合情”,也 正是本谣的巧妙性。后句的拟声法,也颇值得一提。 [原谣]:拉大锯呀扯大锯呀,姥姥门前唱大戏呀,接闺女呀请女婿呀,小外孙子也要去呀。 [点评]:本谣以拉大锯起兴,首先营造出热烈的气氛。复以唱大戏为因,以接闺 女、请女婿为果,自然导入被邀的人物。为小外孙子留下“我怎么办”的态度表 达空间。最后,以“也要去”表现出想要同去的急迫性。造成儿童的愿望实现的 满足和心理上的兴奋点。以求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原谣]:拉大锯,扯大锯,锯木头,盖房子,娶娘子,抱娃子。东骨碌爬,西骨 碌爬。咱们的宝贝儿是嘎咋(音ga zha)呀。注:方言:调皮、咋呼 [点评]:本谣也以拉大锯起兴,用一连串的三字句,引出要表达的“关注中 心”——抱娃子。节奏紧凑。然后以“骨碌爬’对“娃子”的活泼可爱进行了具 体描写。最后以良好的祝愿结束全篇。 [原谣]: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盐又卖醋;摩挲摩挲肚子,吃一百只兔子,摩挲摩挲肠子,吃一百间房子。 [点评]:本谣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宝宝能吃能喝、吃饱喝 足的自得状态。对于幼儿来说,极易接受,一教就会。 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打锣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包子六碗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逮母鸡。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是一家。你 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手拉手。你拍十,我拍十,十个苹果大家吃。 [点评]:本谣采用三三七的句式。从拍一,到拍十,随数字韵母的变化而变韵。 后半句,只要与前面的数字韵相叶,还可灵活变化。另外,本谣大部分句子,还 采用顶真修辞法,使句子气脉贯通,非常流畅。配合儿童拍掌游戏,颇受儿童欢 十八骆驼驮衣裳。驮不动,叫马愣,马愣马愣喷口水,喷到小姐花裤腿。小姐小姐你别恼,明儿后儿车来到。红轱辘轿车白马拉,里边坐着俏人家。 [点评]:本谣以地名起兴,引出姑娘出嫁的故事。基本上采用三字句兼七字句。 两句一换韵。读起来十分上口。收尾四句采用劝慰式的对话形式,带有亲切感。 在修辞上,灵活地运用了夸张、顶真等方法。 [原谣]:谁呀?张果老呀!你怎么不进来呀?怕狗咬呀。你腰里掖着什么呀?大酸 枣呀。你怎么不吃呀?怕牙倒呀。你手里拿着什么呀?大皮袄呀。你怎么不穿呀? 怕虱子咬呀。你怎么不让老伴给拿拿呀?老伴死啦。你怎么不哭呀?——盆儿吔 [点评]:本谣采用儿童与老人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活泼。儿童的天真烂漫,老人的耐心与慈祥的形象均跃然纸上。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 后两句突然换韵,突出了语气声调的变化,渲染了气氛。 [原谣]:水牛儿,水牛儿,先出来犄角后出头儿。你爹,你妈,给你买的烧羊包 子、烧羊肉——哎。你要不出来吃——吔,就让老猫叼走——嘞! [点评]:本谣是儿童玩儿蜗牛时的儿歌。据说只要唱几遍,蜗牛就会伸出头来。 本谣带有呼唤情调。采用拟人法,像是招呼老朋友。十分亲切,充满童趣。 [原谣]:糖瓜儿祭灶——吔。姑娘带花儿——吔,小子要炮——嗷。老头儿要一个旧毡帽——嘞。老太太要一幅好裹脚——哎。(按“——”表示延长声)。 [点评]:本谣俨然一幅旧时准备过年的风俗画。以“糖瓜祭灶”开篇,写每种人 的小小愿望。尽管愿望要求不高,却是个人所需。本谣一韵到底。结尾用拖长音, 强化了韵脚。配合语气词,加强了音乐性。 [原谣]:小板凳儿,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脏,我给奶奶擀面汤。奶奶嫌我不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 [点评]:本谣以小板凳,三条腿儿起兴,采用七字句承接。两句一换韵。以奶奶 和我的矛盾为线索,向前推进。奶奶和我成为本谣歌的主角。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并具喜剧色彩。 [原谣]:小二,小二,上小市儿。买了个烟袋不通气儿。到家一瞅是根棍儿。 [点评]:本谣采用儿化音,声调轻松活泼。先说结果(买了个烟袋不通气),最 后揭示原因(是根棍儿),以达到喜剧效果。 [原谣]:小闺女儿,十几嘞,婆婆家,要娶了。一对龙,一对凤,金瓜、钺斧、 朝天凳。小红鞋儿,蹦得儿蹦。 [点评]:本谣可分为两段。前边说闺女待嫁。后边换韵,想象结婚时的仪仗。充 满轻松的喜庆气氛。 [原谣]:小孩儿、小孩儿,上井台儿。摔了个跟头,捡了一个钱儿。又娶媳妇又 过年儿。 [点评]:本谣采用三、五、七(除去衬字)字句,节奏明快。注重使用儿化音, 气氛轻松活泼。当然由于时代的思想局限,若论其“思想境界”与“我在马路边 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是不能相比的。 [原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抱猫来,叽里咕噜滚下 [点评]:本谣以三字句为主体。节奏感很强。前面作好铺垫,后边通过抱猫产生自然结果。通过叽里咕噜拟声词的使用,形象地描写了小耗子失魂落魄的逃亡状 态,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 [原谣]:小三儿,小三儿,吃胡萝卜尖儿,拉红屎,冒红烟儿。 [点评]:这是孩子们互相调侃逗乐的童谣。充分利用而化音。突出胡萝卜尖儿和 红色的关系,突出一个“红”字。 [原谣]:小兔儿,咧咧咧,南边打鼓是你爹。你爹带着红毡帽,你妈穿着趿拉儿 鞋。走一步,趿拉拉,十个脚趾头露着仨。 [点评]:本谣以小兔儿,咧咧咧起兴。引出小兔儿的爹娘的动作行为及打扮。又 通过转韵突出了兔妈妈的形象描写。带有童话色彩。 [原谣]:小五儿,小六儿,鼻涕邋遢炒豆儿。你一碗,我一碗,谗得小五白瞪眼; 你一勺儿,我一勺儿,谗得小六没有毛儿。 [点评]:这也是孩子之间互相调侃逗趣的儿歌,充分利用儿化音的作用,充满幽 默。结尾运用夸张的手法,达到逗趣的效果。 [原谣]:丫头丫,会看家。偷老米,换芝麻。芝麻细,油炸蜜,枣儿糕,热火烧,撑得丫头叫姥姥。姥姥姥姥放个屁,崩得丫头二里地。二里地,下雹子,单打丫 头后脑勺子。 [点评]:本谣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三字句,用平声韵,节奏紧凑。后部分主 体用七字句,改仄声韵。以极度夸张的漫画性手法,产生“喜剧”的效果。前因 后果十分清楚。当然,本谣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无形之间流露了轻视女童的 思想意识。须批判地吸收。 [原谣]:羊、羊,跳花墙,抓把草,喂你娘。你娘没在家,喂你们老哥儿仨。 [点评]:本谣以呼羊开始,连接三个三字句。节奏紧凑。然后转韵,采用了拟人 修辞法,具有亲切感。韵调的变化自然强调了事物的变化。 九十九、一百。[点评]:这是儿童在玩踢毽游戏时所唱的歌谣。前半段采用儿化音。三字句,字 面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只取其节奏。中间四句使用二字句,作为踢毽术语。最后 以数字结尾。一下跃升到一百,以求心理上的完整数字,以取得心理上的满足。 [原谣]:一个毽儿,踢八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 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 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 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点评]:这也是儿童作踢毽游戏时所唱的童谣。第一、二句点题,说明是在作踢 毽游戏。然后用马莲开花过渡,进入数字往复。用韵只取一和七两个韵脚。所以 不觉得重复,在于中间句的不断变化。最后以一百一结束,以求完整打住。 [原谣]:一呀二呀,倒打连三棍儿呀。花棍五呀,铜钱数呀,蛋子儿六呀,人字 儿七呀,花花搭搭两丈一呀。两什么两呀,二马掌呀。二什么二呀,双枪棍儿呀。 双什么双呀,土抗枪呀。土什么土呀,牛皮鼓呀。牛什么牛呀,磕艳球呀。磕什 么磕呀,燕子窝呀。燕什么燕呀,扯花线呀。扯什么扯呀,孙膑扯呀。孙什么孙 呀,吕洞宾呀,吕什么吕呀,瘸拐儿李呀。瘸什么瘸呀,灶王爷呀。灶什么灶呀, 城隍庙呀。城什么城呀,肚儿疼呀。肚什么肚呀,摇葫芦呀。摇什么摇呀,大红 袍呀,大什么大呀,吹喇叭呀。吹什么吹呀,吹咱们宝贝儿一鼻子灰呀。 [点评]:本谣是我收集到的篇幅最长的童谣。从开头到花花搭搭两张一为一段, 此后基本按照五字、四字句交替组合,以摘取前句字头提问法相连接。一问一答, 两句一换韵。一气呵成。最后一句造成兴奋点,突然刹住,结束全篇。 [原谣]:月亮爷,亮堂堂,骑着大马去烧香。大马拴在梧桐树,小马拴在树杈上。 鞭子挂在庙门上。开开门,瞧娘娘:娘娘擦着粉儿,爷爷撅着嘴;娘娘戴着花儿, 爷爷光脚丫儿。 [点评]本谣以月亮爷起兴。可分成两段,前半段细致描写了“去烧香”的过程。 后半段具体描写“瞧娘娘”的反应。以“爷爷”为衬托,别有风趣。 后记 老北京的儿歌比比皆是。具有开发儿童语言和智力的效果。沟通了成人和儿童 之间的心理联系。也使得成人享受童趣的快感。 老北京的儿歌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亲切、动人、活泼、具有幽默感。它继承 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广泛吸纳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段。如比兴、夸张、拟人、拟 音、顶真等。且运用得灵活自如,例子随处可见。大部分儿歌还注意数字训练。 老北京儿歌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充分发挥儿化音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亲 切感和亲和力。它还巧妙地使用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京味”。它还具有通俗 性的特点,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特别是平民层次的口味,因此,得以在北京地区 广泛流传。 老北京的儿歌没有固定的作者,具有民众口头文学的特色。你一句,我一句, 相互补充,逐渐丰满、完善。在相对完成完整段子定型的同时,在保持本段的基 本内容的基础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还可以即兴修改或与其他段子“嫁接”, 构成“新段”。 由于时代的不同以及不同阶层文化趣味所限。老北京的儿歌,不可避免地具有 其历史的局限性。如有的段子存在一些的庸俗内容、自觉或不自觉地掺杂、流露 出一定的封建意识。我们在吸收老北京儿歌的精华的同时,还要注意扬弃其带有 糟粕性质的东西,作为今天我们创造新时代儿歌的借鉴。 我所整理的段子,对于浩如烟海的老北京儿歌来说,仅仅是九牛一毛。为了保持 这些儿歌的原貌,我未作词句上的修改。包括个别不雅之词,也原封不动地保留 下来。希望读者在采用时,适当进行段子的筛选和字句上的斟酌,以求内容上更 积极、更健康。 现在的新童谣,在社会的关怀下,经过作家的努力出了不少。有些还是有一定 质量的。但是不少作品往往流于死板说教,没能够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些作 品在艺术上缺乏民族特色,显得枯燥无味。个别作品还有粗制滥造的现象。现在 我们奉上老北京的儿歌。敬希有志于新儿歌创作的同仁,能够将它作为创作时的 参考。如能达到此目的则不妄费笔者的一番心意吧。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水牛儿》、《拉大锯》、《大拇哥》那些从小就唱的 老北京儿歌,你还记得几首呢?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 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 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过去老奶奶们坐在四合院的门口,哄孙子时常唱的儿歌。 《水牛儿》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 你爹,你妈, 给你买烧肝儿烧羊肉哎。 你不吃,你不喝, 让小狗儿小猫儿给叼了去哩。 儿歌里的水牛儿,不是南方的水牛,说的是蜗牛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数九的儿歌,从一九数到九九,数完春天也就来了。九九歌,全国各地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