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女神”是怎样炼成的?快来认识一下乘风破浪的“翻译一姐”张璐!

句子大全 2016-11-06 20:07:05
相关推荐

而翻译席,五年来首次出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蘑菇头,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一张聚精会神的脸。

她行不行啊?

只见那位相貌清秀、气质优雅的女译员花容不惊、气定神闲。唇齿翕张,一连串流利悦耳的英文脱口而出。闻者颔首,云淡风轻。

张璐,就此一战“封神”。

“女神”是怎样练成的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 什么是女神,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颜值高。但也有一些虽无倾国倾城之貌,却大气从容、富有内涵的气质美女,靠才华征服众人,正印证了那句话:“美丽的女人让人心动,而聪明的女人却值得被仰望”!外交部高级翻译张璐,就是其中之一。

1977年,张璐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

很多人都以为,像她这样的精英女神,一定是生于富贵之家。其实不然,张璐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她也不是天赋异禀,但从小就很努力。小时候的她可以用勤奋、自律、刻苦来形容,不仅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乐观开朗,同学们都喜欢跟她一起写作业,不懂的可以问她。小学期间,张璐不仅是班长,还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肩上挂着“三道杠”。

1990年,张璐顺利升入甸柳二中(现为燕山中学)。只要在课桌前坐下,她一定是最刻苦、最专注的那个,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还在学校大型活动中担任领唱。正是从初中开始,她喜欢上了英语,并且不遗余力的去钻研。她的英语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上英语课时,她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

也许是觉得教材上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她很喜欢看英语报纸和杂志给自己“加餐”。她的中学英语老师回忆说:“老师最忌讳学生上课不听讲,但有时我讲的内容她早已自学了,我就允许她上课可以不听讲,可以自己选择英语材料自学。”

初中毕业时,张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且综合素质高,成为全校唯一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高中时,张璐的个子已达到1.7米,因为高挑的身材、秀丽的面容、优雅的气质,她被同学们私下里评为“班花”,圈粉无数,妥妥的“流量明星”。张璐当年的班主任说:“她在高中时几乎每个学期都是标兵,睿智、稳重、秀气。当时在班上,张璐还担任着团支书,尽管是个女孩子,但很让同学们信服,包括男生们也愿意听她的。”

当优秀变得习以为常,优秀带来的馈赠也显得理所当然。1996年高考,张璐以优异的成绩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

当千禧年带着人们对新世纪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如约而至时,大学毕业的张璐也憧憬和期待着自己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因为对英语的眷恋、对翻译的兴趣,她决定报考外交部翻译室,做一名高级翻译。

外交部翻译室(现为外交部翻译司),是中央国家机关里最大的一支职业化翻译队伍, 集中了全中国的外交翻译精英,直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服务。因此,翻译室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我国翻译的最高水平,堪称翻译的“国家队”。

想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张璐刚大学毕业,就给自己开启了“地狱难度”的“极限挑战”。翻译室的每一个选拔阶段都不容小觑。笔试、面试成绩必须排在前十五名,才有资格进入下一个观察培训的阶段。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培训式淘汰”,迎面而来的是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外交部翻译室前辈们每天都要求大家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全面考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能力、刻苦精神等素质,淘汰率高达96%。

在此关卡“打怪练级”的张璐,不敢有丝毫怠慢,虽然成为了那幸运的4%,但要想最终留在翻译室,还有一个特殊的考验,那就是与终极boss会面。

那便是外交部翻译室特殊的旁听制度。翻译前辈们会作为旁观者,来给翻译员挑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高压作业”,在原有的巨大压力下,还要接受领导颇为严苛的检阅,个中滋味可想而知,的确是对翻译心理素质的极大挑战。前辈在旁听时,虽不参与,但会记录下翻译整个过程中的点滴,以作事后复盘之用。张璐曾回忆道:“旁听之时,前辈们会作为旁听者,把自己所有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全部指出来,有一点吓人。”

能进入外交部的,哪个不是翻译界的高手?哪个没有一点自尊心?自己的缺点被一针见血的当众指出,人往往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丧失信心一蹶不振,一种是吸取教训努力改正。

而张璐,是后者。每天早上8点,她都会准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听BBC、VOA、CNN,做笔记,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即使加班到半夜也不忘对当天翻译的情况做复盘,汲取新的知识。

"我的工作状态常常是,刚下飞机,时差还是混乱的,便马不停蹄地继续本职工作,无时无刻不在翻译,经常身心俱疲,但每天仍然不忘训练听力,写翻译总结"。学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张璐后来又去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律才能企及顶峰,而坚定的信念会使人在迷茫、劳累之时,依旧不忘初心

张璐从不敢怠慢外交一事,因为她认为:“外交翻译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必须永远抱有一颗敬畏之心”。与此同时,她也始终明白,外交翻译唯一的捷径就是练习,虽然枯燥,但必不可少。

当我们震惊于她一次次将中国最美的汉语,以最迅捷、最准确的翻译传达给全世界,却不知她为了能更精准地翻译各种古诗词,常常自己做模拟、做笔记,每一次令人惊艳的临场反应,都来源于她十年如一日的“水滴石穿”。

张璐的成就,与她的付出完全成正比。

我国著名外交翻译家,前外交部翻译室主任过家鼎曾说她是“外交部最厉害的高翻”;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罗立胜教授曾评价她的翻译“绝对是国家级水准”;外国记者说,"虽然我们也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会以她的翻译为参考,避免出差错";网友们称她为“樱桃小丸子”、“最上镜的女翻译”,是众人心目中的“翻译女神”!

从2010年到2020年,从温总理到李总理,坐在领导旁边的翻译,一直是她。

十年光景,张璐从一个翻译室的新人,成长为如今的“翻译一姐"。

在她身上看不到焦虑

央视网曾这样评价张璐:“在工作中,她一向举止淡定,神情专注,散发着十足的女王气场。工作之余,却拥有着迷人的笑容。她身上那种如兰的优雅气质,正是常驻美丽的秘诀。”

她就像一株高贵清雅的牡丹,从容淡定,散发着独特的芬芳,纷扰烦乱似乎从不曾侵袭。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她太优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她太幸运;跟张璐相比,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无论在学习、考试、求职、事业等多方面,似乎都少了些达观,多了些焦虑。

现状和预期不一致,以及对未来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没有把握,这就是焦虑本虑。难道张璐就不怕考试考砸了?不怕进不了外交部?不怕翻译任务出差错?不怕“女神”人设崩了?

人都有畏惧心,张璐也不例外,只是她懂得如何不被畏惧绑架。就像我们都知道,平时不读书,考试肯定哭。既然怕考不好,为什么不在平时多下功夫呢?

有些人无论形势多么危急、挑战多么严峻、环境多么残酷,总是一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我们把这样的心态和精神叫做乐观主义。 但谁的乐观都不是天生的,生活中总会跟怀疑、彷徨,甚至是悲观不期而遇。乐观不是不知者无畏,而是通达者无可畏。

考试很难,那就悬梁刺股,不要等进了考场,才想着找书。

外交无小事,翻译是大考。张璐说:“作为一个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

外交翻译,哪次不是如履薄冰?她的神经永远都是紧绷的,但是,她从不焦虑。

首先,敢于直面困难,事前充分准备、做好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每次翻译任务前,张璐都要根据活动的性质、内容、重要程度、影响程度以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每次总理记者招待会前,她会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总理最常引用的古诗词、整理总理一年的讲话、对“两会”热点问题做调研,她还会琢磨记者会提什么刁钻问题,记者会当天还要进行“彩排”。

总之,只有把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都想到,未雨绸缪才能周到、全面地做好应对措施。业内有句话叫“翻译都是准备出来的”,当你有备而来、心中有底,面对所谓的困难时,也就不会惊慌失措、焦躁不安。

其次,任务中全情投入,不患得患失,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打铁还需自身硬",外交场上的"火拼",并不是一板一眼,而是需要随机应变。

圈内所谓的“陷阱”无处不在,要想不被“坑”,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比如有台湾记者询问到两岸关系,总理的回答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古词原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岸关系是非常敏感的,用字用词都要非常谨慎,原句里的“忿”字,普通译员第一反应也许会是“愤怒”(anger) “争执”(argue),可是张璐却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用了更为妥帖、中性的“Differences”(分歧,差异)。

还有一次活动上,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但对方是巴基斯坦,这就要考虑到对方的宗教因素,这个神究竟该怎么译?是“God”还是“Lama”?她迅速反应过来,结合巴基斯坦当地宗教信仰翻译成:“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张璐说,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自己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的拿下,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越来越谨慎地对待这份工作。

最后,“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翻译是缺憾的艺术,最完美的翻译永远在下一次。辛苦、汗水、晋升、走红,这些从来都不是张璐最在意的事。她最在意的是:下一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即便她的翻译被人当做近乎完美的范本流传,她依然会带着微笑评价自己:“哪怕再给我多一秒钟,我还能翻译得更准确”。

较之张璐,很多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这些人还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让过去的辉煌蒙尘,不想让美好的人设崩塌,于是一直唱着那首成名的老歌,却不知时代最是喜新厌旧,转眼新人换旧人。

而优秀如张璐者,从不让过往牵绊了前进的脚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她知道,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没有止境。保持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不断伸出自己的触角去吸收新鲜事物和新鲜知识,永远孜孜求索,星河浩瀚,才装得下梦想。

她之所以不焦虑,是基于心态,基于信念,更是基于长期以来通过读书、思考和实践,突破了观念和认知的限制,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培育的大智慧。

才华藏于心,岁月不负卿,

卓荦观群书,四海流声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