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北京朝阳传承发展传统民间艺术 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句子大全 2016-07-06 03:19:13
相关推荐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朝阳区的一些村落正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对于搬迁上楼的原村民而言,生活环境虽然变好了,但他们依然有着一种对乡土文化的怀念。高跷踩街、舞龙舞狮、锣鼓秧歌等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承载着无数朝阳群众的乡愁记忆,也见证了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跨越70年,在朝阳区各部门的支持下,民间艺术在传承中发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呈现繁荣态势。“十三档花会”已成为朝阳区特色传统文化品牌,传统民族节日演出、国际活动巡演等展示活动越来越多,高碑店村高跷老会、十八里店乡舞狮、东坝乡传统民间花会—开路、常营乡抖空竹、孙河乡上辛堡村高跷、三间房乡威风锣鼓等文体队伍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频频亮相。“老传统”变成“新流行”的故事,在朝阳正不断上演。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依托儿时记忆 “80后”小伙儿传承百年老花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朝阳区孙河地区逢年过节都十分热闹,因为这时候,总能看到花会队伍走街串巷,踩高跷的师傅极厉害,踩着高跷弯着腰还能够着地上放着的纸烟,各类人物扮相生动传神,演员们伴随着锣鼓声唱念戏词,围观群众不断叫好。

花会的前身本来很简单,就是一队人马,捧着礼品,给圣母娘娘去过生日、送寿礼。后来,因为送礼的队伍看上去太单调,民间的艺人们就往这送礼队伍里加了玩意儿,也就是扮相和表演。这么一来,就分成了文会、武会,这些功夫、演艺再配上歌唱、音乐、锣鼓,就组成了民间最有看头的大花会。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孙河地区有多档传统花会,“雷桥村聚友同心天平圣会”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百年老花会,在80后会首雷鹏的创新带领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天平会”是一种以说唱“莲花落”“什不闲”“太平歌词”为主,并结合舞蹈动作的表演形式。雷鹏原来的居住地——孙河地区雷家桥村正是“天平会”的发源地。

雷家桥村旧址位于京畿东北,是京城通往顺义、平谷的必经之地。早年间每逢4月,丫髻山庙会期间,更是香客云集。在清末香会文化的影响下,以及商旅服务的需要,道光十五年(1835年),雷家以南茶馆为依托,成立了一堂天平会,名为“万善同德,太平歌词”,将祖师爷周庄王供奉在雷家家庙东大殿,会首雷虎成。

1988年,被称为“京城丑婆雷”的雷氏后人雷殿坤重整该会,更名为“聚友同心天平圣会”。该会在雷家代代相传,主要演唱曲目有《四喜》《八掌》《大西厢》《锯大缸》等20余首。成员分文武两场,总计20余个角色。行进时,前以筛锣开场,文场齐响,武场扭逗;街心表演时,各个角色各有唱词,并以节子板和手锣伴奏。由于其热闹的场景和独特的唱腔,在当时深受百姓喜爱,每逢重大庆祝时间节点,都要请天平会来走上几圈。

2007年,随着雷鹏的祖父雷殿坤过世,“天平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惑。

雷鹏从小跟着祖父走会,“天平会”铿锵的鼓点、扭逗的姿态、独具特色的道具,他再熟悉不过,这些小时候的经历,让他对传统文化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于是,雷鹏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接过了传承“天平会”的重担。2011年,“天平会”举行传统仪式,“80后”小伙儿雷鹏正式成为“会首”。

接手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还原“天平会”的传统内容。雷鹏不断拜访老艺人,读古谱,与天平会的老人们一遍遍沟通交流,模仿练演,不放过一个细微动作,力求做到原汁原味……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最终把完整的“天平会”还原了出来。

近年来,他们不断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到“天平会”表演中,以此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参与兴趣。现如今,“天平会”已基本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文化梯队,这个“百年老会”重新焕发了生机。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客户端

多措并举促传承 民间花会成“孙河名片”

在孙河地区,和天平会一样的传统老花会数量庞大,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是孙河地区工委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据介绍,2013年开始,孙河地区结合城市化特点,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节,已成为居民精神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饕餮文化大餐。2014年12月,文化部举行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颁牌仪式,朝阳区孙河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花会)”称号。自此,孙河以“民间花会”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登上更加绚烂舞台。

近年来,孙河地区强化文化能人挖掘培养和文化队伍培育,整合资源,对文体队伍进行综合培训,在朝阳区健身操、象棋、棋牌、戏曲、健身路径比赛、“艺术朝阳”原创作品征集等活动斩获大奖。“邵玉田五虎棍工作室、金伟模空竹工作室、刘艳清书画工作室”三个区级文化能人工作室挂牌成立,培养了文化传承队伍和力量。此外,摄影、声乐、舞蹈、戏曲、各类工艺品制作等课程培训,提升了文化队伍整体水平,随着14个村全部回迁腾退,文化队伍达到78支,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孙河地区继续发挥文化衍生艺术品宣传带动,“幡鼓齐动十三档”走会长卷、20个花会动漫角色、品牌文化衫、画册、文化纸袋、文化马甲和文化衫等艺术品推广让“文化孙河”在周边地区落地生根,赢得群众大力支持和普遍好评。

1900多支文体队伍 繁荣朝阳民间文化

孙河地区民间文艺的繁荣,是朝阳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见证,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微小缩影。记者从朝阳区委农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朝阳区农村地区拥有3000平米以上文化中心12个,乡情村史陈列室21个,建有各类文化健身广场150处,设立了平房剪霞裁锦文化能人工作室、黑庄户快板刘文化大院等19个文化能人志愿服务工作室和11家农民自办的文化大院,吸引众多群众参与其中,传承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培育出崔各庄广场舞蹈队、黑庄户千人腰鼓、孙河十三档民间花会等1900多支文体队伍。

此外,从2005年开始,朝阳区高碑店村高跷老会、常营乡抖空竹等民间文体队伍频频接到邀请,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表演,让外国友人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为了让民间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朝阳农村地区举办了“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书画摄影展”等多项文体活动,其中,管庄惠河文化节、十八里店地区群众文化体育节、高碑店民俗文化节等34项富有农村地区特色文化活动成为品牌活动,朝阳区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各类平台频频亮相,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北京朝阳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