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脱贫攻坚的大理实践】巍山:美丽古城之外的脱贫攻坚故事

句子大全 2016-04-27 06:11:57
相关推荐

南方网讯(记者/刘泽琦)青瓦白墙、木雕大门,10月的巍山随处可见到黑底鎏金的招牌、舒适清新的石板路,威严肃立的古楼门……无不透露出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10月29-30日,“脱贫攻坚的大理实践——2018全国网络媒体大理行”媒体团一行走进巍山,上山下乡,在美丽古城之外探寻脱贫攻坚的背后故事。

南诏镇新村新面貌 实现脱贫梦展望新生活

从巍山县城出发,再驶过一条名叫青山路的盘山马路才能到达南诏镇新村。

20分钟的山路颠簸,不时能够感受到树枝轻敲车窗,以及沿途随处可见到的碎石块,但这就是目前出入新村的必经之路。村干部介绍,之前路陡、弯、窄,技术一般的人根本不敢开车进山,直到2013年,在政府的帮扶下,进行扩宽硬化才有了这条真正的青山路。

南诏镇新村总支部委员会。刘泽琦 摄

新村靠山,虽然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的耕牧之地,但也因为其闭塞的环境,同样也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来到新村总支部委员会,新村村委会主任字光荣介绍说,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470户18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08人、贫困发生率17.5%,是南诏镇贫困程度最深的行政村。通过两年来“五个一批”工程的实施,2017年底,已脱贫106户386人,未脱贫8户22人,贫困发生率1.8%,10项贫困村退出指标均全面达标,实现脱贫出列。

在新村的小路向上步行,可以看见村民正在田间劳作,骡子背着肥料向田间运去,一派耕种的祥和景象。在新村范家村村民小组,我们来到一家正在修缮大门围墙的人家。

苏泉芬家。刘泽琦 摄

村民苏泉芬是该户的女主人,丈夫范绍伟在县城打工。苏泉芬向记者介绍说,这间房屋是国家扶持建档立卡搬迁户修建的,目前她们家已经脱贫。“我们以前一家三口住在山里,给农户打工帮忙种植,没有自己的房屋,直到16年搬迁到这里,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

苏泉芬向记者介绍补助情况。刘泽琦 摄

苏泉芬还向我们展示了粘贴在墙壁上的帮扶情况明白卡,包括产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在住房保障上,正是6万元的补助才实现了一家人的脱贫梦。

苏泉芬向记者展示家里新购买的净水机。刘泽琦 摄

在国家补助之外,苏泉芬一家还通过扶贫免息贷款借了6万来修建围墙和购置家电。虽然还在打工赚钱,但苏泉芬已经开始展望今后生活,她笑着说,“我家孩子今年16岁,正在巍山的技师学校学烹饪,在还完借贷后,我们已经想好未来开家餐馆,主厨就是我们孩子!”

产业扶贫 让贫困群众在家就业

清晨的巍山县城,老人们在广场上健身,打陀螺球。街边,“一根面”餐馆热气升腾,开门迎往来食客。

特色面馆。刘泽琦 摄

巍山“一根面”是云南名小吃,地方特色美食,已成为各地游客来云南的必尝美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巍山人通过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实现脱贫致富,甚至反馈乡里脱贫攻坚。

在巍山县庙街镇,564亩葡萄种植地坐落在此,依靠当地的独特气候,反季节葡萄正一串串的挂在枝上。

葡萄种植地。刘泽琦 摄

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土地租赁的形式,推动水果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等形式,让贫困户收益实现逐年连续递增。

“目前,我们公司在庙街镇主要发展错季葡萄种植,在2013年与农户签订了为期15年的土地租赁协议。当时农户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15%,到2016年已递增到每亩1035元。”公司总经理左继龙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合计兑付农户土地租金215.028万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则来源于我们的贫困群众。2016年共计用工7.5万人次,支付工资600余万元;2017年用工7.6万人次,支付工资600余万元。我们做到当日工钱当日结,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左继龙表示,今年用工高峰期达1万人次,其中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9989人次,支付工资6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200%,极大地解决了周边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

据了解,巍山县在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过程中,通过党委政府牵线,采取“组织当红娘、企业农户双向选择;组织强保障、创新机制企农共赢;政府建平台、防范风险长远发展;企业尽责任、农户受益素质提升”的产业帮扶思路,走出一条创新的产业帮扶新路子。

他乡成我家,易地搬迁奏响宜居宜业交响乐

巍山县大仓镇新胜村委会大三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群山之中,只有一条车道的小路蔓延山间。媒体团乘坐大巴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到达安置点的小广场,从这里往下看,城镇星星点点,一览无遗。

大三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广场。刘泽琦 摄

坐落在山间的大三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刘泽琦 摄

小广场上,孩童的欢笑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走进房屋,十多个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正在练习画画。该教学点的负责老师凹文星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共有16个孩子,最大的5岁,最小的才3岁。“除了提供教学场所,县政府还提供了包括厨房用具、午睡床等必备物件,才让这些搬迁户的孩子们能够受到好的教育。”凹文星说。

彝族孩童在画画。刘泽琦 摄

彝族孩童在画画。刘泽琦 摄

沿着山路,从小广场往下步行,就来到了脱贫户凹金花的家中。凹金花家共有4口人,因缺技术、生病等原因在2016年1月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在国家的帮扶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于2017年11月顺利脱贫出列。“现在的政策好了,不仅帮我们盖好房子,看病可以报销,还把全家4口人纳入了低保。两个女儿读书也有补助,我们基本不用掏什么钱。”凹金花满脸欣喜地表示。

凹金花向记者介绍补助情况。刘泽琦 摄

在大三家村,像凹金花家一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群众有82户3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92人。据了解,原大三家村共有农户165户743人,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贫困村落,因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部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因此急需另选址建设新家园。

在凹金花家中,粘贴着巍山县脱贫攻坚挂钩帮扶责任公示牌,上面清楚的显示着帮扶单位、挂钩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巍山宣传部外宣办主任郭晓斌介绍说,每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这种公示牌,每个责任人都必须对负责农户的脱贫负责。

脱贫攻坚挂钩帮扶责任公示牌。刘泽琦 摄

正是依靠超常的措施,过硬的举措,巍山县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大决战,2014年至今,全县共有26401人稳定脱贫,40个贫困村出列,2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贫困县退出指标圆满完成,2017年底未脱贫1054户3145人贫困人口,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6%。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