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南朝还是北朝: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是如何做选择的?

句子大全 2015-09-25 17:58:41
相关推荐

南朝还是北朝: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是如何做选择的? 2020-09-15 11:22:40 寒袖

很多人以为高句丽就是曾经的高丽王朝,其实并不是这样,高丽王朝建立前高句丽已经灭亡两百多年了。

高句丽

高丽王朝是三韩人建立的,是如今韩国的前身,但高句丽的发源地是今日我国吉林省一带,高句丽中的重要民族扶余族其实发源于吉林省扶余市,是由从扶余市逃离的降卒组成的。存世的时间有将近七百年,后来被唐军和新罗军队所灭。所以不要把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王朝搞混。

高句丽存世时中原地区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其他中原王朝周边国家向中原王朝纳贡称臣一样,高句丽也曾向北魏、刘宋等一些国家称臣朝贡。在国际关系上,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对高句丽来讲也一样,任何一个小国要想在大国倾轧的缝隙中生存,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和及时认怂,让别人觉得你没有威胁的能力,否则,只能沦为灭亡的下场。对高句丽来讲也一样,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对中原政权的朝贡永远随着局势的变化而变化。

刘宋与北魏

两晋之后全国混战,最终南北各被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南方则为宋朝,后人为区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就把刘裕建立的宋朝称为刘宋,而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刘宋时期。

南北分两段,一南一北,两方都想吞并对方建立大统一的王朝,因此可见局势之乱,两方之间常年征战,北魏除了防备南方的刘宋外还将兵器对准了北方的北燕。而北燕与高句丽关系极好,曾经还帮助过北燕防守北魏的入侵,虽然最后失败了。

高句丽也并不是一个安心的偏安一隅的国家,他和北燕交好防备北魏同样是想要在北方争取到自己的利益,我们之前说高句丽是今天的吉林省东部扶余市一带加上朝鲜半岛北端,所以他以东北为跳板,想要扩大自己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高句丽帮助后燕抵抗北魏入侵前不久,高句丽向北魏称臣纳贡,上书请求北魏册封,这可以说是高句丽和北魏来往的开端,在高句丽对北魏的纳贡上有着“岁至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可见,高句丽为了维护后燕以争取自己在北方的利益连刚刚和北魏建立的联系都不在乎了。

不过事实和高句丽想象的往往不太一样,北魏在当时虽然不比刘宋实力强大但也不是后燕能够抵挡的,所以后燕就被北魏以摧枯拉朽之势给消灭了。高句丽这个时候看出来北魏的敌人主要是南方的刘宋,在北魏进攻后燕和高句丽尚未和南宋取得联系的那几年里面,为防止北魏进攻,高句丽又再次向北魏朝贡,持续三年。

后来高句丽和南面刘宋政权建立联系,向刘宋称臣纳贡之后就渐渐不在搭理北魏了,因为刘宋政权很给力的将北魏的军事力量脱在了两国交界处,使北魏没有精力再去顾及高句丽这个北方的小国。再加上高句丽一边纳贡一边对待两国有比较强势,因此,北魏也好,刘宋也罢,都不愿意跟高句丽起太多军事冲突,对其大部分行为都是默许。

后来刘宋主动交好高句丽再加上因为刘宋的牵制让北魏无暇理会高句丽,因此高句丽和刘宋两国之间交往就更加密切,高句丽选择刘宋的倾向也越发明显。

不过任何态势都是不确定的,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秒会是什么样子,随着刘宋的衰弱,北魏的强势,南北军事实力的转变也使得高句丽的态度模棱两可起来。

转折点是在泰始二年也就是公元466年,这一年薛安都率领魏军大败刘宋军队,攻占了淮南淮北的四洲之地和豫州淮西等地,又在次年再次大破刘宋军队,斩敌数万人,从此之后刘宋就渐渐不再是北魏的对手,从南强北弱的局面变成了北强南弱的局势。

而这个时候高句丽就开始恢复了和北魏的联系并再次向北魏纳贡,这个历史记载的及其对应,在公元466年之前,刘宋对北魏占据优势,高句丽抱紧刘宋大腿,除了在刚开始和北魏建立联系和帮助后燕抵抗北魏后开始的那几年,往后一直到463年都未曾向北魏朝贡,反而等到466年刘宋国力衰退之后,又再次向北魏纳贡,其中甚至每年都会朝贡两次甚至三次,比如472年、473年、474年、475年等。

同时南北朝军事力量变化是高句丽倾向的改变重要原因,但除了外在因素外,对于高句丽内部的战略问题也是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句丽在长寿王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同时高句丽也深感在北方有北魏的压制之下高句丽很难再取得自己的利益,便将自己的战略中心转移到南方的新罗和百济,这从中反应着当时东北亚的整个政局关系,是高句丽在深思熟虑之后对本国战略做出的一个巨大的调整。

当然,高句丽并不甘心这么轻易的就放弃的北方的利益,因此在迁都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对北魏不妥协,关注着北方的局势。

最后不得不放弃北方利益,将矛头对准南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百济和新罗在高句丽迁都后开始联手合作,他们三国在此后的年间上演了一出朝鲜半岛的“三国”局。

结论

至此,高句丽对南朝北朝的倾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公元435年,高句丽派遣使者进入北魏请求册封,一直到公元439年和刘宋取得联系,转而投向刘宋;第二个阶段,在中原南强北弱的局势下,一直从公元439年到公元466年,高句丽一直都倾向刘宋政权,对北魏政权一直采用强硬态度;第三个阶段,公元466年,北魏打破刘宋军队,刘宋无力抵抗北魏之后,高句丽再次转向北魏政权,向北魏朝贡。

参考文献:

〔1〕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三国史记》卷十八《高句丽本纪.长寿王》

〔3〕《宋书》卷九十七《夷蛮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