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关联词的句子(作文素材)

句子大全 2015-06-19 13:42:42
相关推荐

这个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复句,能够正确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正确使用复句中的关联词。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复句,理清句义。本节活动的复句,一个选自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一个选自鲁迅的《孔乙己》。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理解句子的意思。

(2)划分层次,确定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开展活动。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先让学生试着分析给出的两个复句,然后再总结出分析复句的正确步骤和方法。也可以先把分析复句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然后再看哪些学生正确得当地运用了复句分析的方法,哪些学生在分析时还存在问题。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大家提出的分析复句方法的优劣。同时在分析复句的层次关系时,要讲清楚哪一种分析方法是最合理的,如果是不合理的分析,要搞清楚为什么不合理,提醒学生注意在使用和分析复句时容易犯的错误。

(3)添加关联词,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让学生对“顶门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这句话添加不同的关联词,仔细体会关联词在连接分句和表达分句之间关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分析复句之前,一定要先读懂整个复句所表达的意思,这是正确分析复句的基础。分析复句要掌握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总览全句,确定组成该复句的分句数目,了解全句的结构特点。第二步要找出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及关联词,确定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果分句间隐去了关联词,可以试着补出来。第三步要在全面理解全句的基础上,确定第一个层次和关系;然后对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继续切分,一直切分到分句为止。

(2)关联词的作用。要注意“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这个例子:如果加入的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因此”、“由于”等,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发生改变。如果加上“如果(只要)……就……”、“虽然……但是……”、“只有……才……”等关联词,分句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但是句子仍然成立。可是如果加上“即使……也……”、“不论……都……”、“不但……而且……”等关联词,句子就不能成立了,因为这两个分句之间不大可能有这种关联词表示的意义关系。

2.2 补充课堂活动

●复杂句子的“黏合剂”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它把一个又一个分句“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长的复句。

(1)这些复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找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给出的答案供教师参考)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假设关系)

②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

③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选择关系)

④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递进关系)

⑤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转折关系)

⑥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

这些复句都只有一个结构层次和一种结构关系。其中①、⑤、⑥三句只有一个单用的关联词;②、③、④三句则有两个成对配合使用的关联词。

(2)能不能不用关联词

请试着去掉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想一想,如果不用这些关联词,复句还可以说吗?

根据这种情况,上面这些句子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②、⑥句可以去掉关联词,而且不改变句意。比较:

②迟大冰漫无目的地走着,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

⑥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

第二组,①、④句去掉关联词后句子仍然成立,但是原意改变了。比较:

①南朝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因果关系)

④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能解你体内之毒。(并列关系)

第三组,③、⑤句不能去掉关联词:⑤去掉关联词后只能解读成假设关系的复句,但是却与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③去掉关联词后,表达不出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句子变得完全不成立了。比较:

⑤可惜师伯那时不在,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③建这么个没用的碑,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3)再找一些复句分析一下

请同学们再找一些简单或复杂的复句。如果原来没有关联词,试着加上去,看看能加什么样的关联词,加上关联词后是否改变复句的意义;如果原来有关联词,试着去掉,看看去掉这些关联词以后,这些复句是否还可以说,或者是否意义有所改变。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 “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单句和复句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把单句变换成复句。参考答案: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3.一个人的结局总是比他生前的一切格外受人注目,就像垂暮的斜阳,就像曲终的余奏,就像最后一口啜下的美酒。4.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水因其流畅自如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山则因其宁静自守而被看作是仁者的象征。5.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还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复句的层次结构和层次关系。参考答案:第1句中没有连接分句的关联词,分句是用分号隔开的。全句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注意:句子中出现的关联词“不是……就是……”连接的不是分句,而是并列词组)。第2句中的关联词是“但”。全句是一个转折关系复句。第3句是一个由八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见下面的层次分析图,关联词加点表示):

①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 ②然而应酬很从容,|| ③说话也能干,|||

转折 并列 连贯

④寒暄之后,就陪罪,|||| ⑤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妇回家去,|||||⑥因为开春事务

连贯因果

忙,||||||| ⑦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 ⑧人手不够了。

并列 因果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关联词可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两手都硬起来”和“能两个文明一起上”之间,如果要形成必要条件关系,就需要填入关联词“只有……才……”。参考答案:第1句中的关联词可以是“只有……才”、“虽然……但是”。第2句中的关联词可以是“虽然(尽管)”、“……而”、“即使……也”。

3.2 补充练习题目

一、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写过一句话:“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虽然……却”能不能去掉?从复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效果上看,句子有无关联词有什么不同?

nb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