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爸爸妈妈 我多想变成你们的手机

句子大全 2014-12-11 13:53:31
相关推荐

孩子不明白,那个节假日经常带着我游山陪我赏景的爸爸哪去了?那个早晚给我梳辫子、讲故事的妈妈去哪了?

手机犹如瘟疫肆虐着大人和孩子,瘟疫面前即使大人也难以招架,孩子们更是不堪一击,任凭手机疯狂的夺掠。是的,我们不能也无法离开手机,手机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难道还要抹杀人类的情感吗?难道人和机之间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就没有一丝温暖吗?

近日,一则《深夜玩手机担心被告状,14岁少女杀死自己的亲弟弟,受审时很平静》的新闻报道更是触目崩心。

据报道,2017年9月19日凌晨1时许,女孩小郭在被窝里拿着从同学处借来的手机玩游戏,不料被醒来的弟弟发现,担心弟弟向父母告状,竟然起了杀心。

据警方知情人介绍,事发凌晨3时许,小郭乘弟弟熟睡后,先用双手扼颈的方式想将其掐死,但响动有些大,惊醒了同床的妹妹,小郭暂时停了手,假装继续睡觉。等了一会等弟弟妹妹又睡着后,小郭开始了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的狂暴举动。

小郭先从厨房找来菜刀,砍弟弟的头部数刀,又抓住弟弟头部撞墙,弟弟被撞晕后,小郭本来想将弟弟丢入粪坑溺死,但此时已醒来的弟弟感到大事不妙,衣服和鞋子也顾不得穿就拼命往屋外跑,小郭提刀便追。

漆黑的夜里,小郭一直追到200米外蒿坪镇卫生院附近的一座石桥上,终将受伤的弟弟追上,随后拦腰抱起弟弟从石桥扔了下去,而后她自己又走到河下,将弟弟拖到河滩,确认没有呼吸死亡后,就地用泥沙将尸体掩埋从容离开。回到家中,小郭又将案发现场血迹擦拭,伪装成弟弟去上学的假象。后经鉴定,被害人系被高坠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

第二天, 杀害了亲弟弟的姐姐小郭,与往常一样平静地睡觉、上学、吃饭,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直至最后发现被害人的尸体,警方进一步调查才揭开了真相。

手机、姐姐、弟弟、砍杀,14岁少女……这几个词遇到一起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凶杀案,手机成了引爆这起凶杀案的导线。

都是手机惹的祸。“低头族”“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外来物种”“人体第二器官”……这些从手机衍生出来的新名词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了手机的侵略和危害。

手机犹如长在人体外的器官,这个特殊的器官虽然无血无肉,但是一旦发育长成就如影随形。如果发生病变,就像毒瘤一样不但侵害人的机体,而且控制人的思想。那时,你就是一个病人,一个患者,要想治愈——难!

时间的入侵。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曾征募170个双亲家庭,分别了解父母使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情况,以及使用时是否打扰家庭时间。这里的“打扰”是指与孩子一起进餐、游戏、聊天、运动时查看手机信息等。结果显示,近一半父母一天要“打扰”三次及以上,24%两次,17%一次,只有11%的家长说没有这种情况。父母在身边,却又那么遥远。“手机孤儿”“手机殖民”就描绘了这样的窘境。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398亿小时。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3小时,仅次于巴西,位居手机沉迷度全球第二。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时间正越来越多地被手机消磨掉。不论是家人团圆还是朋友聚会,不论是上班路上还是工作之余,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埋头“洗屏”的越来越多。显然,如今的手机已不仅仅是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说,长这么大,唯一能坚持下来的事,就是每天给手机充电,每天出门前先摸手机。虽有些戏谑,但的确戳中了现实的痛点。

亲情的掠夺。家长是在陪孩子还是陪手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普遍问题。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怎么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心灵上的支持呢?大部分家长也坦言,回家后虽然号称在陪孩子,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离手,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想去“刷”一下朋友圈。在我看来,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心体罚”。

201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篇研究报告发现,父母在家庭时间中看手机和平板电脑越多,孩子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过度敏感、性急、多动、爱抱怨等。不仅如此,近年来,因手机引发的事件事故层出不穷,更可恨的是手机侵害了一大批孩子的青春童年,改变了多少孩子生命成长的方向,生命扭曲于那片小小的屏幕。

当前,在没法离开手机的时代,我们应学会怎样面对智能手机“外来入侵者”对传统家庭和亲子关系的疯狂侵略和冲击?又该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让体外的手机器官守卫健康?

抢抓“机”遇。手机无孔不入,从不流出一丝善意,最钟情青春期的孩子。手机面前很多成年人都把控不了,对于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来讲诱惑力确实很大。家长就是在手机和孩子之间赛跑,要善于抓住“机”遇,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健康生活和学习的伴侣,不应成为枉费娱乐的搭档。家长就是在手机和孩子之间抢夺地盘,你不抢占,手机便会乘“机”而入,孩子的精神地盘怎么能让手机控制呢?孩子有一个纯洁向上的心灵,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生命。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净化过滤的生活环境,需要在灵魂深处埋下一颗正向正生的种子。千万不能让低俗污秽的垃圾把孩子拽入成长的深渊。抢抓“机”遇,先入为主,为孩子成长的天空留下一片湛蓝吧!

当“机”立断。手机不是洪水猛兽,重要的是“度”的把握。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这一体外器官将要发生病变,家长务必要当机立断,修复病灶。玩手机,需要制定规则。家长在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时,重点应该在锻炼孩子的控制力上下功夫。如果孩子的控制力不强,即使没有了智能机的诱惑,还会受其他东西的诱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周一至周五不准摸手机;需要手机时,可以和家长商量;如果做不到,收走手机作为惩罚。一个月时间,孩子将会养成健康的用机习惯,摆脱依赖。有些家长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高,以至于他们已经不能靠自身的自觉性去限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如果你恰好就是手机重度依赖患者,为了起到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就需要给自己特别制定一个在家的手机使用规则。为了孩子,家长定当有当“机”立断的决心和勇气,用心为孩子编织一条健康成长的生命大道。

“机”不可失。每一次的产品革新,都会带来产品体验的巨大改变。毫无疑问,智能手机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已经给人们的生活体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享受着手机带来的便利体验的同时,家长应该学会教孩子怎么合理利用它。无疑当下的手机是对孩子发展最大的冲击,是青春期最大的挑战。不仅影响成绩、带坏学风、诱发疾病,而且容易带来性格冷漠、亲情疏远、乱交朋友、校园欺凌的危害。如果孩子过于沉迷手机,带来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治愈病痛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孩子是一个拔节生长的生命,每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都有自身的规律,每一步成长都需倍加呵护。手机,攥在手里也许是触处机来,放在眼前也可能是危机四伏。因此,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把握,不能留下可乘之机,坐失育人的良机,为孩子的心灵成长留下一抹健康的绿。

“爸爸妈妈,我多想变成你们的手机啊!那样,你们就可以天天捧着我,看着我,宠着我了!”

▲作者邵长宇近照

(本文为邵长宇老师原创投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