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中秋将至 还记得老掖县人的中秋怎么样过吗?

句子大全 2014-09-12 12:47:17
相关推荐

中秋将至,团圆夜,越来越多的人却在抱怨着“节味”变淡。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老莱州人的中秋习俗,靠近那远去的传统。

老一辈的中秋可能是这样的……

50后的中秋

那个年代的中秋,吃着奶奶自制的月饼,喝着爷爷亲手泡的茶,即便只能分到一小块、喝到一小口,那也是会甜到心里、香到心里去的。那个年代的中秋月是那么的清澈、透亮……

60后的中秋

父亲说,小时候,他就斜挎着大大的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中秋仍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不知疲倦。那个年代没有团圆,没有中秋,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70后的中秋

70年代,“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成为彼时的流行语,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大街小巷,标语、广播出处充斥着为人民服务的影子。那个时代能吃一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五仁月饼”就是令所有人都羡慕的中秋了。

80后的中秋

到了80年代的中秋之夜,能够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乐趣,心中也就满满地都是团圆了。

90后的中秋

这个时候,家庭团聚越来越少!一家人往往分成几个地方,老年人在家里失去了过节的热情,年轻的我们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

我们无法像小时候一样

趴在奶奶的怀里倾听嫦娥奔月的故事

找到儿时一起点花灯的玩伴

但记忆是永不褪色的

希望这些零星的片段

能带给你些许家乡味道

那么,老莱州人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吃“蒸熟”的月饼

传统烟台月饼以莱州为代表,做法与黄河中下游的豫东、鲁西等地月饼用模具造型、以烤、炸为主要烹饪方式迥异,不但是纯手工制作,而且是上屉蒸熟。造型上也有讲究,有12个瓣,象征着一年12个月份,也有做成莲花基座的,这是月饼的第一层,第二层上通常会捏出兔子捣药的图案,不借助任何模具和工具,就凭一双手。两层的月饼蒸熟后,赏月时还要派大用场———夜晚,儿童捧着月饼对月唱起童谣:“圆月了,圆月了,一亩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

中秋剪纸

而作为胶东民间艺术的代表,中秋剪纸也大有门道,胶东一带民间很早就有中秋剪纸贴窗花的习俗。

祭月之俗

祭月之俗源于月亮崇拜。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时就祭祀过莱山月主祠。唐贞观年间,军师徐茂公奉命重建月主祠。尔后,民间祭祀月神已然成风,绵延不绝。中秋节这天,祭桌上摆放的月饼、水果等,并不是祭祀祖先的,而是祭拜月亮神的。此外,有句俗语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中秋节男子可以赏月,但不能拜月。

圆月之俗

八月十五这天放假,商号全天不开板,八月节饭菜较平时丰盛得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海鲜少不了

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海鲜最为丰盛的时节,这个时候的莱州梭子蟹是越来越肥,一打开盖,那鲜美的蟹黄就流淌出来,这个时候,琳琅满目的海鲜自然也就成为莱州人中秋团圆饭上的“主角”。

这些……你都还记得吗?

原标题:《中秋将至,还记得老掖县人的中秋怎么样过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