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倾听也是一种领导力:有效的沟通 不在于表达 而是倾听!

句子大全 2014-08-21 19:18:35
相关推荐

高维君说:

教练式领导力的三个能力是深度倾听、有力提问和有效反馈。其中,深度倾听最难,有力提问次之,有效反馈最容易。

来源|高维学堂《教练式领导力》

主讲|季益祥金律言

编辑| 高维君

教练式领导力最重要的三项能力是深度倾听、有力提问和有效反馈。这三个里面哪个最难?深度倾听最难,有力提问次之,有效反馈最容易。

中国人很含蓄,嘴上说的跟心里想的不太一样。举个例子:

孩子:妈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妈妈:什么秘密呀?

孩子:我发现坐在我前面的同学用手机,后面的同学用手机,左边和右边的同学都用手机。

妈妈:妈妈知道了,同学们都有手机。但你是不一样的,你肯定不能用。

这么一说,孩子一个礼拜也不想跟妈妈讲话。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位妈妈没有弄懂深度倾听的学问。

传统的观念认为,听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出判断或给出建议,辅导他人是说多于听的活动。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理解才去倾听——而是为了回答才去倾听。他们不是正在发言就是准备要发言。但是,倾听是打开被指导者心扉的技术,学会倾听是一名优秀领导者的基本技能。

1.倾听的3个层次

在教练的过程中,倾听分为三个层次:倾听事实、倾听情绪、倾听需求。

倾听事实,就是指教练要听进对方的想法。虽然这个很容易理解,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难以做到。对待任何事情,每个人的态度都会有所不同,能够听进去别人意见,是教练的基本素质。

在教练过程中,切忌以自我为中心,以教练自己的价值观来对被教练者的观点进行评判,这样会导致教练的无效。你可以通过确认的方式来确保你听到对方所陈述的事实:“你刚刚说你希望会计部门此周完成审计报告,而会计部门认为等到假期结束后也是可以的,是这样的吗?”

倾听情绪,就是要以同理心去充分地感受对方内心的情绪变化,你可以这样确认:“听起来你感到非常的郁闷,有点不知所措,是吗?”这时,被指导者会感受到自己被深深的理解,愿意敞开心扉继续交流。

倾听需求,需要教练时刻思考“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方的潜能”这个核心问题,谈话要围绕被指导者展开,倾听被指导者希望达成的目标。这符合成果导向的教练技术要求,只有听懂了需求才能明确改变的方向和对话的目标。

事实上,任何情绪的背后都有正向需求,很多情绪是被指导者不想要的,只有需求才是他想要的。如果教练真正做到用心倾听,被指导者的思维坐标会自然转向期待的结果,如此会大大提高教练的有效性。

2.深度倾听的3个原则

马克吐温说:“上帝给了人类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是希望人类少说多听的。”倾听要听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倾听他人说什么,是一种非常明确地对他人表示尊重的方法。如果我们要了解被指导者的想法,就必须倾听。

深度倾听可以鼓励被指导者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问题,并唤起被指导者对教练的责任感。

倾听并不难,只要先改变行为,习惯跟着就会慢慢改变。深度倾听通常有三个原则:接受、反应和确认。

接收就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他人,把说的机会留给对方。因为下属说得越多,你就越了解他们。你要让辅导产生作用,就要让他多说,对方说的越多,就越能打开心扉。

反应是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要素,让对方觉得你真的是在听。作为教练式领导者,在倾听下属倾诉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反应?

首先是肢体语言,也就是非语言反应。点头、微笑、眼睛要注视对方,这些都是真诚的表现。但也不需要一直盯着对方,偶尔跟对方对视一下,看对方头和肩膀的中心位置,会让对方觉得你很真诚。

记录也是非语言反应的一种。平时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员工每次都说知道了,说要这么做,但回去没这么做。为什么呢?因为没做记录,忘记了。

谈话的时候,教练式领导要做记录。做记录有几个好处,第一说明领导对这件事情特别重视。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对话过程中的一些核心观点、目标、时间节点、关键步骤等,谈话结束后,再跟员工确认。再不放心,就让员工签个字。白纸黑字写下来,员工行动的动力就开始提升。

保持肢体动作同步也很重要。肢体同步是心理学的发现,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根据什么区分?最简单的,就是共同的爱好或习惯,保持肢体动作一致,瞬间让对方觉得跟自己是一伙的。

倾听的时候,用同样的语音语调,重复对方的某句话或者关键词。这被称为“回放”。回放会让对方的感觉很好,因为他的话从你的嘴巴里出来了,他就很兴奋,愿意多聊一聊。

回放的方法简单有效,但注意要仅仅回放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过多地使用,被指导者会想,“为什么教练总是重复我说的话呢?”

最后一个是确认。如果我们已经领会了他们的意思,向对方表示你已经或正在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跟对方产生共鸣。比如用“让我来明确一下……”“你的意思是……是这样的吗?”“换句话说就是……是吗?”这样的句式,重复对方的观点,表示你理解了对方的观点。

3.妨碍倾听的4种行为

哪些行为过早出现会阻碍我们的倾听?

一是建议。例如,“我想你应该……”,“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这是好为人师。建议的潜台词是,你不会我会,你不行我行。

二是安慰。例如“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哦,你这可怜的人……”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能同情,因为同情是表示在心理上比对方更高一筹,也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

三是喜欢批判。“高兴一点。为这件事难过值得么?”,“像你这样的人,还想……”这些批判就更不用说了!

四是在被人讲述的过程中着急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上这四种行为,都不能在别人倾诉的时候过早出现。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呢?就是对方无比尊敬、无比敬仰你的时候,你就是对方的一位伟大导师,他对你信任度很高,那么建议或者安慰,甚至批判都没问题。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经常把下属骂一顿,但下属一样忠心耿耿追随他。为什么?因为李云龙平常对下属很关注,有非常好的信任基础。

倾听的核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听到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因此,让被指导者感觉到教练在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领导者都善于沟通。但是,有效的沟通,不在于表达,更重要的是倾听。倾听是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打开心扉的过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