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晚唐郑谷很“无聊”的一首诗 短短4句清新浅白 却犯了晚唐通病

句子大全 2014-03-27 22:35:21
相关推荐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诗人,郑谷。

说他不出名,只是在现代知名度不高,他的诗在晚唐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一生作诗千首,流传下来的有300多首,在唐代也算是数量不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闻了,今天才第一次读到他的诗。

他写诗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认为“诗无僧字格还卑”,也就是说,你写诗,字句中如果一个“僧”的字眼都没有,那你诗歌的格调就是卑下的,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以往的诗歌评价,往往是在风格和句法层面,这样对于某一个字眼有强烈追求的观点还真的很少见。

有这样的创作理论指导,他的诗中带有“僧”字的还真不少,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着读一下,这里就不做展示了。这一点在当时也是被人讥笑的,不过他的诗还是在当时影响很大。

【临其诗境】

郑谷字守愚,是江西宜春人,虽然生活在动乱腐朽的晚唐,然而自进士之后,仕途顺达,一生之中也没有太大的挫折。

他有一个郑鹧鸪的外号,因为其《鹧鸪诗》名声甚响。近代的宜春城南,曾经有一条接到被命名为“鹧鸪路”,就是纪念这里出的名人郑谷,04年建成的袁山公园中,也建起了一座“鹧鸪亭”。据说来此的游客,都有一种“耳边疑听鹧鸪声”的感觉。

受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诗篇也多是表现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致的作品,虽然风格上清新通俗,但是缺少深层次的社会内容以及自身经历中凝结出的真情实感,所以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经典名篇并没有几篇。

这也是晚唐文人的一个通病,中唐文人们中兴的努力宣告失败,文人们的政治热情也迅速的消减下来,面对着黑暗且无出路的现实,他们选择了逃避,或者隐居林泉,或者纵情声色。

他们诗歌的内容中,也就缺少了盛唐、中唐诗人的进取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注,转而为对自己内心的挖掘,对日常生活的记录。相对应的,也就更加追求诗歌的形式美,于炼字,对仗上不厌其烦的苛求,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作诗的本意。

作诗的目的从内容转到了形式,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没落也就无可奈何的开始了。

今天来看郑谷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炼字炼句,却也通俗明白,清新自然。不过内容上则缺少了深度,只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

【经典原文】

唐代: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条分缕析】

第一句,是写了柳树两个比较常见的存在地方,或者是烟雨江南,在雨雾朦胧的大江边,在云里画里的小桥畔。或者是山间小路,早春三月,百花盛开,柳树抽芽,绿油油的生命从枝条上长出,与两畔的杏花,桃花相互映衬,相映成趣。

这一句也可以当成两幅画来看,一幅是都市烟柳图,一幅是山间绿柳图,柳树都是同样的,不过是站立的地方不一样,看到的世事也就不一样。站在桥边的,或许看惯了人间离别;站在山间的,则看够了自然风景。

第二句写柳树很重要的一个特性,春天会漫天飞舞的柳絮。我在北方出生长大,年年春天都有飘着柳絮的时候,最近几年来到了南方,看着高大的椰子树站在路两旁。本来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中间六月份回了一次老家,再一次看到了路旁的柳树杨树,那熟悉的柔软的枝条,才突然的意识到:

这就是唐诗里经常出现的古树啊,这随风飞舞的柳条柳絮,几千年不知道承载了多少的离愁别绪,原来是只有北方才有的景象,由此又想到长安,想到灞桥,感慨万千。

这首诗抓住的,也是柳树与离人的关系,不过这里是反用,柳树不再代表离别,反而是千方百计的想要留住春天,古代游子往往在春天远游,春天不走,人间的离别就会少很多吧?

幻想很美好,可惜没什么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