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不是古人的发明?来看看这篇文章!

句子大全 2013-08-09 13:50:40
相关推荐

□金沙人

200多年前的个园主人怎么也想不到,他自鸣得意的“以竹胜”的个园,真正让人脑洞大开、兴趣盎然的竟是“四季假山”。大凡外地来过个园的,都对其赞不绝口,本地人也都以此为荣。据新近出版的《扬州文史资料》介绍,个园的“四季假山”一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无记载,上世纪50年代前也并未有人提及过,直至1956年扬州文物普查时才被发现。说到此事,我们应该感谢先贤,他们独具慧眼的发现、恰如其分的概括、富有诗意的表达,让个园“四季假山”从此蜚声海内外,成为响亮的金字招牌,成为扬州传统旅游景点“瘦大个”的重要骨干。

向经典致敬,向先贤学习。“四季假山”的成名,我们不能不感谢时任市政府文化处长的张青萍,他在文物普查时首先发现了个园假山的四季景色,并对其做了富有美学意味的诠释,使它以此声名远播;我们不能不感谢园林美学大家的陈从周,他对张青萍先生的独特发现赞赏不已,其权威首肯让它从此成为经典案例;当然,我们更得感谢几十年来为个园讲解和介绍的同志,他们周而复始的讲解,大大增强了个园的美誉度。

一座本来“以竹胜”的古代园林,经高手提炼、名师指点,华丽转身为以“四季假山”著称,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敬意,也不得不让人心生愧意。我们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古代园林自不待多说,盐商文化、雕版印刷、玉漆器、扬剧、评话、清曲等等,数不胜数,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大都显得步履蹒跚,让人心疼不已,但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面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文化,我们不能将文化原料加工为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变成有效的文化商品,真所谓捧着金饭碗讨饭,让人扼腕叹息。

张青萍老先生从一堆乱石中发现了“四季假山”,赋予个园文化新的时代价值,让个园身价陡增,而且经久不衰。这其中固然有他个人的学识才华因素,但更有他那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抱负,那就是古为今用,物为人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活在当下,造福于民。对不可移动的古代园林,他用慧眼发掘了文化富矿,用妙手提炼了文化新意,用金口讲述了文化故事,让“四季假山”始终成为扬州旅游的拳头产品,其发挥的经济、社会效益,让我们享用不尽。

小时候看刻舟求剑的故事,我笑话求剑者的愚蠢,成人后细细想想,难道我不就是那个求剑者?尽管我们力求跳出局限性,体现时代性,但往往不由自主地刻舟求剑,结果可想而知。我们最难战胜的往往是自己的惯性。刚刚闭幕的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市委主要领导要求以实干践行新理念。对宣传文化系统而言,用新发展理念明灯照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通过创意创造为“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赋能,任重道远。跟“四季假山”学讲故事,目的在于把新理念作为尺子,衡量工作长短,作为指挥棒,不沉湎于过去,不陶醉于既有成绩,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再创辉煌。

一座假山因新的诠释而使个园从众多的园林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宾朋纷至沓来。在新的旅游产品未能开发出之前,我们如何借鉴“四季假山”的经验,用创意赋予古老文化新的内涵,使其呈现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精当表达,从而实现“二次创业”,让文物开口说话,讲出让人赏心悦目、益智赋能的新故事,这是在文旅融合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沉淀已久的历史文化活起来,将面广量大的文化资源开发出来,让古为今用不仅是漂亮的口号,更是实在的行动和收获。这是我们检验能否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把尺子。

编辑 曹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