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研究生光环不再 加入外卖等低门槛职业 你觉得正常吗?

句子大全 2013-03-10 05:01:22
相关推荐

曾经,研究生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他们常常与高素质、高薪水、高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研究生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更是一种荣耀的标签。

因此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优秀本科生去报考研究生。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的高考。

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还付出了多年的时间才得以成功上岸,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升自己的学校出身,或者提升学历层次。为未来职场就业增加含金量。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研究生就业现状美团《骑手就业报告》:截止2020年6月30日,美团拥有外卖骑手295万,25%骑手的学历在大专以上,其中本科生17万,研究生5.85万。80%的骑手,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三分之一以上的骑手,月收入在2000元——4000元之间。

虽然不清楚近6万的研究生到底有多少人是临时骑手。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他们从事了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含金量的职业。因为,只要是一个健康的正常人都可以做这项工作,然而经历多年寒窗苦的研究生去加入了这种不需要读什么大学的低门槛的职业。怎么说也是不正常的。

与父母和本人的初衷相差甚远

作为研究生自己,辛辛苦苦复习考研,目的就是寻找一个比较体面的、心想的工作。而送外卖绝对不是他们的理想。

一个熟人,他是前年研究生毕业。费了很大精力才找到县城高中工作。而在此之前,他是中学英语一级教师,结果读了三年研究生之后,不仅不能够回到原学校教书,应聘成功后竟然被分到了小学。关键是职称还要满两年后才可以再评。他非常失落,说即使不上这个研究生,现在也可以评上高级。后来正好县城一高中缺英语老师才调进城里。

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里不说人才浪费,而说资源浪费的原因是:现在高校培养的研究生不一定是人才,资源浪费包括很多方面。

浪费了家庭的钱财。

一个研究生读三年下来,需要花费几万几十万不等。单就学费来说,数字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特别是专业硕士的收费常常会依据学校的档次、专业火热程度高低不一。

通常情况下,重点大学的专硕,学费一般会比同所学校的学硕高很多;有的学校热门专业,比如金融等,每年学费超过2万。例如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就达到过12.5万元。但是它不是最高的,上海某知名高校读两年研究生,学费超过16万。

这仅仅是学费,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不解决住宿。所以,几年下来,所有开支用度没有20万出头是搞不定的。

巨大的经济付出,结果毕业后去送外卖,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浪费了金钱。觉得非常不值。

人才的巨大浪费

本来职业无贵无贱,但是却有技术含量的差别。研究生去做小学水平就可以完成的职业,这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他们本应该去做最需要他们的工作,结果处处错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最该反思的是高等教育

送外卖一定不是研究生们所真正想要的。但是为什么他们委曲求全?还不是找不到别的工作?

除了个人原因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输出研究生的高校。

导师们尽力了吗?做到了严格培养人才的职责了吗?

网上吐槽导师,随处可见。只见过两次,入学一次,毕业一次。你都不指导,还叫什么导师?

有一个知名网红博导,一年大部分在外面作演讲报告。请问,你有时间指导学生吗?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挂着博士生导师之名,那是误人子弟,对家长来说是骗人家钱财。

被人们誉为一方净土的高校象牙塔,如此追逐铜臭气,让人失望。

高校设置专业急功近利

只要哪一个专业火热,差不多各个学校都开设,比如前几年的经济类,再往前的管理类,还有现在的信息技术类......不管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条件,只要赚钱,就开,就扩招,只管收进来,不管出去是死是活。

结果是学生没有得到多大提升,职场上又严重过剩。毕业后,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研究生们能找到工作才怪。

研究生空有其名

研究生的水平到底与本科有多大差别和优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用人单位知道。他们在读研期间,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在做学问?他们自己知道。到底做了什么有利于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

学生不努力,导师不认真,不负责任,结果能培养出什么人才?

研究生本是高层次人才,在社会大众眼里是高于大学生的天之骄子。高校培养研究生也是为了培养某个领域里的不能够替代的人才。对于国家,能够利用专业所长建功立业;对于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过硬本领立足社会,提高自己的生活。

可是,研究生现在在职场上却毫无优势,既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