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如果你遇到了艰难困苦 孔子这几句话 教你做人!

句子大全 2012-08-03 01:59:07
相关推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尊奉的是礼教,主张仁爱,所以在我们的印象里,孔子应该是一个拘泥于传统的人物,他不论是说话,言行都是给人儒雅严谨的印象,可是在他的身上,我们也知道,也发生过一些附带着野闻的传说。

比如关于他的出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正室妻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没有生出儿子,叔梁纥和小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却是个残疾,脚有点跛,叔梁纥对自己没有生出一个有才能的儿子感到遗憾,于是就向鲁国的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不是很乐意,因为当时叔梁纥已经年近七十,只有老三女儿颜征在没有反对,于是,颜氏就把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征新婚的时候,年龄差距很大,有点不合礼仪,于是两人就去了曲阜市尼丘山,据说是在山上野合生了孔子,这件事成了人们以后议论孔子时候的一件野闻。

叔梁纥也没料到自己生的这个孔子,会在以后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他给孔子起名的时候有点犯懒,看着附近的山头,得知这一片的山叫做尼丘山,顺便给孔子起了当时的地名,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代表孔子在家排行老二的意思,毕竟他还有个叫孟皮的哥哥。

后世人觉得“尼丘”山对孔子的声誉有所影响,于是改了这个地名,叫尼山,现在的尼山大部分地貌在曲阜市尼山镇,一个思想家的诞生,因为羞于人说的这段野史,影响了这个地名,还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孔子另外一段让人惊讶的历史,也是他的先人,我们可能没有想到过,孔子的祖先是商汤,也就是说,孔子是商朝皇室的后代。商汤姓子,名履,子姓来源于偰(xie),也就是说,孔子的祖先,最初姓的是偰,夏朝的时候,这个祖先是舜的司徒,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并且赐予子姓。

偰的第十四代孙子就是商汤,本来是商朝的国君,还在给夏朝称臣,后来联合了方国的君王一起在鸣条打败了夏国,成为了新一代君王。孔子的先人还是非常英勇神武的,后来商纣王被周武王所灭,时代的车轮到了周朝,周朝经历了七百多年,到了孔子这一代,周朝势微,春秋群雄争霸,彼时的孔子,家道中落,孔子喜欢看书研读古代文学,勤学好问,但是没有一定的地位,已经被其他的贵族看不起,十七岁人的时候,他去参加季氏宴请的一级贵族的宴请,却被季氏的家臣阳虎挡在了门外。

以后的孔子,依然很是不顺,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仓库保管管,后来又被委派到农庄,管理畜牧业,所以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才能有所成就的。孔子以后的言语被弟子们整理下来,成了今天的《论语》。

《论语》里面有一些很精彩的语句,深刻的展示了一个思想家,对于人情世故的看法,在《里仁篇》里,有这样几句话,很是发人深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几句话说的是,金钱和地位,都是人人向往的,如果是以不道德的手段得到的,君子不会享用这些利禄和功名;贫困和卑贱,是人人不想成为的,但是,如果君子是通过不正确的手段,去摆脱贫困,他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君子不讲究道德,怎能成名?即使匆促之间,一顿饭的时间,君子也不会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也遵守仁,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做坏事。

孔子的这几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千多年了,可是对于我们依然很有意义,在尘廛的搅拌里,我们为了得到利益,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银财富,物质享受,很多人违背了做人的宗旨,违背了良心,而去做一些无理的事情。即使这些人拥有了几千平的别墅,拥有了数不尽的金银,可是,他已经不再配为人。宁做小人,也不做君子,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世人唾弃的,也总有一天会受到报应的。

孔子的道理,至今都是金玉良言,愿我们仔细聆听他老人家的教导,“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即使是仓促之间,困难的时候,也不做坏事,也做一个好人,这样的人,终于有一天,会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