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云阳这些音乐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知道哪几个?

句子大全 2012-07-09 03:56:50
相关推荐

依据民族或行业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

将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行业工作场景

用“活”的方式体现出来。

8月22日,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特别推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传统音乐篇》,云阳新津船工号子、薅草锣鼓打夯号子、抬工号子、五句子歌榜上有名。

新津船工号子

“新津船工号子”是在新津境内船工闯滩斗水长期的劳动中形成的统一动作和节奏。歌唱形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新津船工号子节奏变化大,在平静的江面唱的号子,舒缓悠扬,长于抒情,音乐性很强;而在闯滩时,紧促高昂,节奏急促。

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主要流传于清水土家族乡及周边的耀灵、泥溪、岐阳等地。它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一般是五字四句。如“两脚软兮兮,周身莫得力;叫声伙计哟,快把烟来吸。”

打夯号子

“打夯号子”起源于清朝,农民们在筑堤、筑坝、筑坎时要用夯夯实泥土时就用打夯号子歌来提劲提神。歌音律舒展、层次感强、内容丰富。粗矿激昂。打夯号子歌是以唱为主,随着打夯号子一起,在工地上就形成边打夯边唱歌歌声夯声相互交织,节奏合一,歌声有较强的号召力。

抬工号子

“抬工号子”是在抬重物时为统一行动所喊的号子,并把较强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结合起来,协调步伐。由方言唱出的抬工号子具有原生态民间音乐的特点,它独特的唱腔,高亢嘹亮,幽默诙谐,句式整齐,粗矿豪放,节奏强烈,旋律变化不大,听起来十分悦耳。

五句子歌

“五句子歌”是汉族、土家族等传统民歌中的一种特殊样式,流传久远。它是一种民间小调,属典型的山歌小调,大抵由七言五句构成,内容多反映男女恋情和劳动的艰辛,用词朴实无华,通俗晓畅,唱起来极易上口。

据了解,

在重庆市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传统音乐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目前,

重庆市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有87项传统音乐项目,

其中国家级11项,市级76项。

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造就了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

许多音乐到现在都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散落在重庆各地的悠扬动听的音乐,

在歌声中感受重庆人文魅力。

记者 徐志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