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李白一生三度三峡 在第二次写下了这首旷世名作

句子大全 2012-04-30 14:09:22
相关推荐

提起诗仙李白,那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随口背诵出一两首他的经典作品。李白的流逝作品有近千余篇之多,他的诗作大多数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喜爱云游四方,在他的旅行线路上,三峡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也创作出了不少与三峡有关的名篇佳作!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明天《早发白帝城》,不仅是李白的旷世名作,而且这首诗与三峡与李白晚年的命运都有着紧密的关联。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李白性格豪迈,喜欢游历,行踪遍及南北各地,创作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李白的一生曾经三度三峡,他的每一次三峡之旅都直接关系着他命运的转变。可以说三峡是他人生道路上顺利交。公元725年春天,李白24岁,风华正茂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踏上了出手远游的旅途,这是他第一次投情三峡。当时李白乘舟东下,在三峡的急流中,面对着两岸壮丽的风光,他诗兴大发,接下来桃花飞绿水,三月下取淌,绿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的佳句,即便是在离开三峡多年以后,李白还常常沉醉在三峡美好景色的回忆里。

而当李白再一次重走三峡的水路时,时光已经过去了30多年。已进入暮年的李白作为一个待罪之人被流放夜郎,他甚至这恐怕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跋涉。三朝右三木不觉鬓成丝,体现出她心中的苦闷和凄凉,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只赦令的到来,是李白绝境逢生,心头涌起新的希望,重获自由的李白带着惊喜交加的心情,站在重返江陵的船头,看着两岸三峡的景色,一首千古名篇横空出世,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尤其是诗中的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将千里之遥的巨大空间凝聚在一日之内的短暂时间维度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仅精彩地描绘出了峡江行船速度之快,还透露出诗人预设之后心情的轻松和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情。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还字,还指的是归来的意思,而李白的家乡并不是在江陵,这个还字却亲切得如同是茴香一样。大手笔的时空转换,显示出了诗人气吞山河,神驰宇宙的气魄。而在诗的后两句里,李白尽情表达出他历尽艰险又峰回路转的喜悦。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心,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在创作《早发白帝城》时,李白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心情,是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经历了人生180度的反转,像很多文人一样,李白一直梦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虽然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颇为赏识,特召他到京都供奉翰林。李白欣然前往,但很快发现留给他的只是一个文职的工作,虽然已经身在长安,但依旧没有能让他施展理想的空间。而每日单调的工作更让李白倍感压抑。同时朝政的腐败同僚的比毁,也让他十分感慨。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奔波半生的李白不但没有实现他心中的政治抱负,反而因参加了永王李林的幕府,从而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而此时李白一年愈花甲,流放之路的艰险可想而知,他唯恐此行将一去不返。夜郎万里到西上令人老。想到这里,李白的内心不由更加忧伤。但也许是连上天都眷顾这位文坛难得的诗仙!公元759年,当李白行至白帝城下时,朝廷因观众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流放者全部得到赦免。这样李白得以调转船头,顺着长江及时而下。这首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也随即产生。

我们认识唐诗之美,很多是从《早发白帝城》的那一页,瞬息过万山的青州开始的,从白帝城满天的彩云开始的!然而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背后,隐藏着的其实还有李白的心酸和恐惧,积蓄了多年的苦难,才能够换来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飘逸和畅快。最轻快的诗句却源于最深重的苦。苦难,在这字字句句间洋溢的都是李白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激情,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唐诗之美的背后也有不少的沉重。

各位网友又长知识了吧?要是有别的观点和看法请留言告诉小编一起讨论!您的留言和评论都是对小编莫大的鼓励。非常谢谢您!此号所有文章全属原创,未经允许,严禁搬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