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对话《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 《可凡倾听》导演随笔

句子大全 2012-04-13 17:25:51
相关推荐

(曹可凡与马伯庸合影留念)

马伯庸,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的作品,想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在哪见过,比如《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文化不苦旅》、《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古董局中局》系列和《长安十二时辰》等等。他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无一不是热播剧,并且吸引来了诸如万茜、夏雨、雷佳音、易烊千玺等等知名演员的实力加盟。

(马伯庸最新力作《两京十五日》)

此外,马伯庸最新的小说《两京十五日》在今年7月刚刚面世,讲述的是明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奔赴北京继承皇位的十五日历程,不禁让人期待,如果这篇著作的影视版本上线,又会是谁来担任主演呢?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影视剧《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海报)

(影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海报)

好奇

得知《可凡倾听》要采访马伯庸,我便去搜罗相关资料,与以往查资料不同的是,这次我看的最多的不是百科介绍、不是相关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而是“马伯庸”这个词条被最多次提及的地方—— 知乎。

“马伯庸是怎么红起来的?”、“如何评价马伯庸?”、“马伯庸最好最有趣的作品是什么?”诸如此类。评论的网友大多是书迷,对他评价自然是十分高的,有些也讲得神乎其神:说他历史知识储备渊博、说他写作手法不拘一格堪称文字“鬼才”、说他传奇的经历、说他的想象之丰富、说他的语言幽默“梗多”。弄得我对他的认知,不但没有因为熟悉而变得亲切,反而是又充满了新的好奇,好奇他是如何将“学究”与“段子手”这种矛盾的特质融为一体的,也好奇他脑子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这位作家与我的距离也被拉得很远,好像此人真的非寻常人也。

后来通过工作交流,在微信群中看到了他的只言片语,虽是个“80”后作家,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马伯庸也有40岁了,他一定算是个中年男人,聊天用词竟然是“**哒”!就像课堂上做了笔记、划了重点一样,这个“哒”字的可爱措辞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

再见马伯庸,就是在节目录制当天,他穿着完全没有任何图案装饰的黑色T恤和黑色休闲裤“亮相”了,到节目录制的时候,镜头下马先生在生活中不习惯于任何修饰的一张脸、朴素的衣着和有些“不如人意的”、“倔强的”几缕头发成了被关照的重点,几番调整仍不满意的情况下,节目制片人化身“造型师一号”上前为其整理衣装、曹老师甚至拿起梳子,亲自为他梳头,成了“造型师二号”,马先生则开玩笑称,上一次有这种庄重感觉的时刻,还是在结婚的时候。

(马伯庸做客《可凡倾听》)

(专访马伯庸节目录制中)

(马伯庸为读者签书)

二位聊天过程在节目中都有体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8月22日(周六晚)19:10在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中观看,另外还有些限于节目篇幅,没能详尽展现的,我也整理成文字,在文尾与大家分享,尽量满足马先生的书迷和粉丝。

节目录制结束后,我们为马先生和曹老师拍摄了一组空镜头,两人一会儿在走廊里走走、一会儿在凉亭里坐坐,一会儿由于架机位赶不上趟儿或者单纯了为了“保一条”,还得让二位原地等等、或者重走一遍才行,三伏天里的上海、炎炎夏日中这样折腾了好一阵儿,马先生得空看看手机回复几条重要信息也由于怕耽搁大家时间,而显得有点匆匆忙忙,他又笑称说,反正我今天就是“任人摆布”了。

(曹可凡与马伯庸闲聊)

(《可凡倾听》节目录制侧影)

(炎炎夏日,静享清凉)

由此,经过半天时间接触,我对马伯庸的定位才从“神坛”拉回到生活现实中,别人说他知识渊博也好,想象力丰富也罢,甚至说他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文字“鬼才”等等,其实这一切讲得都是马伯庸脑海中构架的那个世界、是他通过写作展现给读者的最为玄妙、最为独特、最为丰富、最为有趣的一面,而真实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朴素的、亲切的又幽默的人。

片段

关于个性

曹可凡:很多读者认为你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作者,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的概念不一样,性格比较古怪精灵。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真的每天脑子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念想?

马伯庸:我给自己的定义算是一个诚实的人,原来我觉得想很多好玩的事情、好玩的这些笑话,或者很好玩的这些故事桥段,要跟大家分享,要逗大家乐。后来发现,其实这件事情不是说你去挖空心里去想,只要你表现得足够诚实,就已经足够了,大家就会觉得你很可爱。比如说,去接儿子。有时候碰见他们老师,我会说,你们老师不容易,尽量把这些作业多留一点,让孩子在家里的时间多一点。老师就哈哈哈一笑,这个不需要任何的语言技巧,因为这就是实话。当你足够真实、足够坦诚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而且不会觉得让人反感。

关于“十年”

曹可凡:你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曾经在一个外企工作。施耐德是吧?在哪干嘛?

马伯庸:我在施耐德电器做了十年的上班族。文秘,或者是用更精准的一个词,叫做私理兼秉笔太监。就是皇上说了,皇上有口谕了,我要去办一个什么事。皇上就说了,“我把这事办了”,这是口语,但是你要写成报告。待了十年为什么辞职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我算了一下版税收入,比我的工资收入要高多了。后来去跟老板聊的时候,老板还说要不要给你涨一点?我说别涨了,算算看这个涨,你也没法涨,我就辞了就算了。但是我辞职的时候我说,我也不白让公司照顾我十年,因为这十年确实我是从一个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一个作家,而且能够做到养活自己,一个作家能养活自己是件很难的事。我能养活自己了,说明公司给我的空间足够大。我也感谢公司对我的这些照顾、栽培,后来我就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十年》。就是讲我从公司05年入职,到15年离职的整个的一个心路历程。当时那篇文章在配电圈子,就整个公司的专业圈子里已经转爆了,所有人都在转,外面也转了很多,当时反正对公司形象是个好事。

关于微博

曹可凡:我看你微博的更新率也很高,怎么有这么多时间玩微博?

马伯庸:还好,是这样,玩微博这个东西,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需要精心打理、精心策划、精心去维护的这么一个东西。对我来说有点像是孔子70岁的时候,孔子当时不说吗,15向学、30而立,到了70的时候随心欲,不欲拒。从心所欲,就是我不用去想,不需要去考虑说,它的受众是什么,我随手就发了。我就单纯的,就像我刚才说的,诚实一点,把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大家就够了。昨天跟我儿子玩桌游,我输了,今天早上我来的车上我就发了一个,我说“桌游场上无父子”。

关于写作

曹可凡:我曾经听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评论一位小说家的时候,说了一句非常残忍的话,他说,你别看小说家写了一两千万字,其实他一生就是为了一本书在重复地写作。就是说,他想表达的主题、他想表达的心理,其实几十年没有改变,只是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来表达同一个想法。而且同时,其实一个创作者要否定自己非常非常难。所以一个文学创作家,当你去创作一个新的故事的时候,如何去避免那种惯性使然?

马伯庸:我避免的方式就是换一个话题,所以说当时写完《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我写了《显微镜下的大明》,让自己换个思路,换个脑子。另外一方面,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因为写作不是可以规划的,早上起来我不知道我今天想写什么,我很可能走在路上看到一只喜鹊飞过来,心中一漾,写一个相对浪漫的故事。或者心情很沉重,我就想写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写作它是完全没有办法规划的一种冲动,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作者,要忠实于自己的冲动,也没有必要回避,诚实地面对自己就好。

关于穿越

曹可凡:如果说真有穿越的话,你写了这么多历史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朝代?

马伯庸: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如果认真地说,下一秒钟或者下一分钟你就要穿越了,你现在可以选,从先秦到民国,或者到现在。我就选一个离现在最近的时间,因为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代人穿越回去根本活不了。比如,穿越回盛唐长安城了,连炒菜都吃不着,那个时候没有铁锅,只是每天不是蒸就是煮。然后你想吃点味道,加点胡椒。对不起,胡椒很贵的,胡椒差不多跟黄金一样贵重。所以说研究多了之后会发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已经非常幸福了,现在一个普通老百姓过的日子也比当年的皇上过得好。所以说就别穿越了,老老实实在现代,活在当下。

另附精彩节目预告,8月22日(周六晚)19:10在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一起了解马伯庸的故事吧。

《可凡倾听·马伯庸专访》

8月22日

19:1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