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句子大全

从励志自强到模式创新 这些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 助残人物不简单——中国青年网 触屏版

句子大全 2010-01-29 02:03:01
相关推荐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杨月)近日,“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助残新闻人物”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今年9月,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联合新华网、中国网共同开展了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和助残新闻人物的推举活动。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终审,本次评选最终选出10位新闻人物、10位特别提名新闻人物、10位助残新闻人物以及10位特别提名助残新闻人物。一个个奋斗故事,感人至深。

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写作是我唯一表达的光明”“支离破碎也能发现善良/没有比这时候更适合坚强”“我没并有失去希望/只不过换了等待的方向”……在这些获奖者中,王忆是比较年轻的一位。刚过30岁生日的她,已经出版7本书、写出上百万字的作品。作为一个被禁锢了肢体和话语的多重残障人士,王忆无法走路奔跑、不能顺利与人交谈,用右手的一根手指敲击键盘,这是她和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

她几乎每天要耗费8个多小时在写作上,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一两千字。王忆先天的写作天赋,结合她后天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个高光时刻。面对厄运,她却非常乐观坚强,言谈中透着一股坦然从容,张海迪也曾称赞她是“不倒的生命之树”。“苦难是人生的必然,要在苦难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运。希望所有的青年的朋友不要在悲哀中洒落泪水,而是在奋斗中播撒热血。”王忆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数量庞大、需要全社会特别关心、特别关注的群体。”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说:“从新闻人物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残疾人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在助残新闻人物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团结互助、友爱和谐、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

今天的扶残助残,已不简简单单意味着捐款捐物,要让残疾朋友融入社会有尊严,需要从扶残助残模式上进行创新,让残疾朋友通过工作获得美好生活。“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助残新闻人物”、北京宜生无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金政就带领团队,从模式探索上做出了崭新尝试。

过去,企业与残疾人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企业雇佣残疾人员工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与问题,如岗位的匹配度、日常对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残疾人劳务纠纷处理、工伤事故等一系列雇佣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残疾人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很难匹配到合适的岗位。面对这样的困境,孙金政和他的创业团队用“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平台”创新的服务模式找到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突破口。“要让残疾人实现长久、稳定的就业,就需要进行模式创新,为了解决残疾人管理难的情况,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从招聘、身份审核、面试到就业安置每个节点上,都做到了真实、透明、可追溯、可查询。”孙金政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如今,宜生无忧业务范围覆盖全国70余个城市,开发近20个残疾人创新就业扶贫岗位,不仅通过直营门店、社区医院等形式安置上百名残疾人,还与近4000家知名企业达成助残就业合作,已有超过150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2016年,宜生无忧正式推出“企业公益助残计划”,开发了如微信营销员、招聘专员、企业理疗师、内容审核员等数十个岗位,实现企业与残疾人的精准对接,打通残疾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每年为残疾人创造数亿元收入。

“奖项是对整个宜生无忧团队,以及宜生无忧所从事的助残就业的事业的充分认可。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孙金政说。

程凯表示,希望各位新闻人物能够继续发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把我国残疾人精神展示好,讲好我国残疾人故事,同时也希望各位助残新闻人物把助残善举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爱传播给更多群众,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

据悉,“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和助残新闻人物”推举活动是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品牌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三次。活动旨在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