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写景的最高境界:让人物在环境中说话

好句子 2017-11-13 16:38:08
相关推荐

01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十》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第一次把写景的语言拔高到和情感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君不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些有关景情关系的术语随处可见。当然文人墨客作品中有关景情的古文诗词也屡见不鲜。诸如: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一枝花·春日送别

【元】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

谁肯与莺花做主?

再如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等古诗文皆是如此。苏轼等人无不是使用情景写法的高手。

02景语的魅力究竟何在

上到屈原、苏轼等文化先哲,下到当今文化名流,他们热衷于在作品中使用景语的目的何在?笔者曾经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揭示作品的自然环境或时代背景

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鲁迅《孔乙己》

小说开头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1. 生活如同春寒料峭的夜晚,当片片被风吹散的乌云以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空中疾驰而过时,突然,在它们的缝隙中间的一块柔和而深邃的碧空上闪现出明亮的星星,预示着明天将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晴朗日子。

——高尔基《马卡尔生平一事》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非常鲜明。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

1.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

——罗贯中《曹操煮酒论英雄》

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桥》

用山洪的爆发,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渲染气氛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鲁迅《药》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环境描写的魅力当然不止于此,还有衬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等等。

03当前学生的作品

当下中小学生写作,重视事情的叙述,而忽视环境描写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整篇文章关于写景的句子,不见只言片语。就是写景也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晴空万里”等。当然也有写的不错的关于写景的文章。比如下面是时年为五年级的两位同学的同题作文《春晓的春天》。

1.春晓是一张美丽的名片。春夏秋冬的变化,堪称奇观。春天,你要是来到我们这美丽的春晓。那你可就有眼福了。春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隔着十里远,也能闻到这淡然幽香。春晓,还有著名的花海。他们多的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亮的像无边的霞光,那么耀眼。这美丽的春晓,是我们的天堂。2.秋天的春晓是金红的。一片片红叶在空中舞着,飘向春晓的怀抱。它们如点点金鱼,让春晓更多彩,更俊俏。阵阵秋风,在红叶群中歌唱。花香在空中弥漫,一片片绿叶捧起那点点红花,是那么美。

这是两位同学关于《春天的春晓》的片段写景散文。但从语言的文采来看还是不错的。但笔者认为这还不是最好的写景作文。最好的写景作文在环境描写中加入人物对话。

04古代散文中的人物对话

笔者曾经给学生展示两幅画,一幅是山水画,另一幅是山水人物画。询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幅,无一例外选择山水人物画。究其原因,山水人物画有生气,山水画太单调了。其实景物中加入人物对话倒不是有生气,而是有了景物加情节,也就有了故事,试问,有了故事情节谁不喜欢看呢?试看古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欧阳修《秋声赋》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赤壁赋》

这些千古名篇莫不是在写景中,加入了人物对话。文章不再是单调的写景散文,而是有了情节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古今大作家皆是如此。现当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也是一位在写景中运用人物对话的高手。

05萧红:让人物在环境中说话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生死场》、《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其作品《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入选小学生课本。

请看《呼兰河传》开头部分: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摘自《呼兰河传》

本段写作时间是严冬,冷到什么程度?“开裂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写出了严冬范围之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写出了裂口之大。“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写出了冷的不受限制。

萧红把严冬来临之际,大地受冻的环境写到了极致。如果至此,我们只感受到严冬冷的枯燥,冷得毫无生气,冷得很生硬。《呼兰河传》也不会流传至今,但是,萧红毕竟是著名作家,自有自己的绝招。接下来就是人物的出场。猜猜看,谁会在这种环境中出现?

1.选择典型的人物

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的人物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列举。如,农民、学生、工人、年老的人、赶车的人等。作者只能选择最能代表这个时段出现的典型人物:赶车的人、卖货的人。萧红为什么选择这些人?因为严冬中,描写的环境是田野中。作者借助这些人物之口,表达了环境的恶劣!而这些人都是户外工作者,只有他们会出现在这种环境中。

典型的人物选择好之后,那就是他们要说什么话了。

2.说符合环境的话

该说什么话?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会有哪些表现呢?比如会说什么话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人物的对话。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符合当时的环境。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人的手被冻裂了。“

06作品拓展

像这样的片段,在《呼兰河传》中,随处可见,请看

片段展示: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1)他刚想说:“他妈的,你们也变了……”

(2)他的旁边走来了一个乘凉的人,那人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摘自《呼兰河传》

1)选择题:选择最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达?

(1)A.“ 哎呀,你们也变了。”体现农村、农民的粗犷。

B. “他妈的,你们也变了……”

“他妈的”虽然是一句粗话,但是符合农村老大爷粗犷的身份,和当时老大爷的喜悦之情。

(2)A.“老大爷,你也变了”

B.“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老人家”是尊重,“金胡子”符合当时的环境。

为环境寻找典型人物,让人物说符合环境的话

我的创作:

根据本节课所学,再次创作四季春晓。小练笔:《——的春晓》

要求:

1、请在春晓的四季中,任选一个季节来写。

2. 为环境寻找典型的人物,让人物说符合环境的话。

3、 只需写开头,100字左右。

展示两次作品进行比较,并谈谈两次创作过程。

名师推荐:

1、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

2、苏轼《赤壁赋》

3、欧阳修《秋声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