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学孔子 要“反省”“认识自己”;要“好学”“战胜自己”

好句子 2016-02-27 10:51:23
相关推荐

学而篇第一(4):读《论语》,学孔子,要“反省”,“认识自己”;要“好学”,“战胜自己”。

张恩恩 /文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有若说:“所谓讲信用一定要符合义,这样他所说的那些话才能实行。对人恭恭敬敬要符合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依靠自己亲属范围内的人,才可以值得效法。”

注解:复:实践,实行,做的意思。因:或曰“婚姻”或曰“依靠”都通。宗:主,尊崇。

感悟:《论语·子路》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那都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和《孟子·离娄下》里孟子所说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两句话可以作为“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的一个注脚。讲信用一定要符合道义、仁义,这样的诺言,你去实行,才是值得尊敬的。这句话对于渴望江湖义气的小青年尤其应该牢记。给大家讲个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蒲地被当地人扣留。学生公良孺很能打,誓死保护老师,结果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只要你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走。”孔子答应了,可是孔子他们刚从蒲地的东门出去就直奔卫国。子贡就问老师说:“盟约都可以违背吗?”孔子说:“被迫要挟而制订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巳。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是傻子二愣子!“言必信,行必果”从来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作用一是骗子用来自吹自擂,作用二是政客用来愚弄百姓。孔子的意思是只有符合道义、仁义的言语才是可以去实践的。

恭敬当然好,但不可过,一过就让人觉得“耻辱”,就是“奴颜媚骨”。只要我们的恭敬不过分,符合“礼”就能“远耻辱”,就是“要脸”,要活得有尊严。这在今天,值得深思。

最后这句,古今异议太多。李零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中认为:“‘因’读‘姻’。……血缘关系是‘宗’,……婚姻关系是‘因’。前者叫内亲、内宗,后者叫外亲、外宗。孔子的意思就是,姥姥、舅舅家,虽然比不上爷爷家,但如果不失亲近,也等于宗”,此说很有意思。孔子3岁丧父以后,就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在外婆家,而且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他父母是“野合”【什么是“野合”,或云“野外媾和”,或云“圣人皆感天而生”,或云“老而征在少(孔子父母结婚时,孔父60岁,孔母20岁,一说18岁)非婚配常礼,故谓野合”,总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孔子父母当时非正常结婚】,但史书并没有孔子小时候在外婆家受歧视遭虐待的任何记载;再考虑到孔子学生中和他母亲颜氏同姓者众多(共八人:颜路、颜回、颜幸、颜高、颜相、颜之仆、颜哙、颜何),最喜爱的学生又是颜回。由以上两点可见,舅舅家这一族不仅没有歧视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孔子,反倒是很敬重长大以后温文尔雅的孔子。所以我推断,孔子虽然因早年丧父而生活贫困但由于外婆和舅舅们对他的宠爱有加,使得他的童年并不缺少爱和快乐,所以孔子对舅舅家这一族是心怀感恩的。“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按照李零的说法也应该是可以的。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要追求饱,居住不要追求安逸,做事要勤快,说话要谨慎。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算是爱好学习了。”

注解:无:通“勿”。犹前面“三年无改于父道”、“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中的“无”。《论语》中此种用法甚多,以后不再一一列出。 就:靠近,接近。 正:匡正,纠正。也已:意同“也矣”,属于表肯定判断的句尾语气词连用,不过语气的重点往往落在第二个语气词上。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启余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等。

感悟:“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论语》中分两种情况,或依道德品质而分或就社会地位而言,此处“君子”应为道德高尚之人,所以不译。“食无求饱”即孔子所谓颜回的“一瓢饮,一箪食”;“居无求安”即孔子所谓颜回的“在陋巷”,都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简朴。在这么简朴的物质环境中仍然能够拿“有道”与否来鉴定自己,匡正自己,其实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岂止是“好学”(喜好学习)应该算是“学好”(学有所成)!需要提醒的是:孔子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吃饱、不住好,而是告诉我们吃不追求饱、住不追求好。也就是说孔子想告诉我们的是:吃和住不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追求。这个问题,在《论语》中会反复提及。

“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情要利利索索,说话要小心谨慎。孔子不喜欢能说会道的学生(如宰我),也不喜欢好说爱动的学生(如子路),最不喜欢花言巧语的学生(“巧言令色,鲜矣仁”孔门好像还真没有这样的学生),孔子喜欢的是看似愚笨却也能自我反省的颜回。关于言行问题,孔子有许多警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以上选自《论语·宪问》)。言行之辨,往大里说就可以理解成是知行之辩,这里开个头——孔子认为“行”比“言”重要。

“就有道而正焉”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而前面的“无友不如己者”是告诫我们说不应该做什么。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可见孔子自己并不认为自己算得上“圣”和“仁”,所以当子贡说老师是“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孔子马上予以否认。但对于“好学”,孔子却非常认可。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可见,我们把“好学”作为孔子的主要优点,想必孔子本人也是十分乐意的。,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孔子那样的“圣人”、“仁人”,但我们应该可以并一定能够成为孔子一样的“好学”之人。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贡说:“贫穷但不谄媚,富有但狂傲,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仍能快乐,富有而且好礼的人。”子贡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端木赐啊,现在可以好好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些过去的东西你能够知道以后的东西了。”

注解:贫:贫困。富:富有。富和贫是反义词,由有钱与否来定;穷和贵是反义词,由有权与否来定,这一点一定要区分。 谄:谄媚。 骄:骄横。诸:相当于介词“之”。 切:加工骨头 磋:加工象牙 琢:雕刻玉石 磨:雕刻石头 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称学生都直呼其名。

感悟:子贡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富翁”。据司马迁《史记·货值列传》所记,“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饶益”到他游说列国时,“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分庭抗礼”典故即出于此)。孔子本人也说“赐不受命而货值焉,亿(通“臆”)则屡中”(子贡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去做生意,每次都能猜中赚大钱。)(《论语·先进》)子贡做的到底是什么生意?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有人猜子贡会看行情搞投资,低买高卖。不管怎样,子贡可以算是后世儒商的祖师爷了,所以在后世商人中流传一副对联“经商不损陶朱义,货值何妨子贡贤”(陶朱:陶朱公,范蠡)。子贡不仅有钱有才而且有能力有担当,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为保护鲁国而游说列国,做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可见子贡有多能说、多会说,战国时阴阳家出于儒家,盖与此不无关系。另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皆服三年”唯有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子贡在孔子去世后更是提出“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仔细想来,能有子贡这样的学生算得上孔子最大的幸运。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论此章说“子贡自以为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意思是子贡有钱后,觉得自己已经能够做到“富而无骄”,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而好礼”,子贡由此觉得“义理之无穷”,所以用《诗经·卫风·淇奥》中的诗歌来回应,来表明自己愿意继续好好学习、打磨自己。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引自《诗经·卫风·淇奥》。据《毛诗序》说,这首诗是“美武公之德”,武公是卫国人,姓武名和,是周平王时的卿士。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品德修养过程就好像打磨雕刻器具一样是一个慢慢切磋琢磨的过程。子贡引用此诗既符合孔子的教育理念(举一反三)又不露声色的表现了自己的才华,所以深得老师喜欢,给出“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的认可。另外,《论语·八佾》中孔子对子夏也给出过同样认可。要知道孔子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论语·先进》)。就可以看出“始可与言《诗》”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据《史记·孔子世家》,《诗经》不仅仅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教材,而且因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所以《诗经》还是丰富师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理解你自己,要担心你不理解他人。”

注解:患:忧虑,担忧,患得患失的“患”。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人之不己知”这句话变成一个句子成分,来充当“患”的宾语。 不己知:倒装句,属于宾语前置,意思是“不知己”。 知:了解,理解。

感悟:《论语》中孔子多次说过类似与此的话,如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论语·卫灵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可见“认识自己”应该多么重要。读《论语》,学孔子,要“反省”,“认识自己”;要“好学”,“战胜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