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2019 这些正能量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向平凡而伟大的他们致敬!

好句子 2014-02-06 08:39:34
相关推荐

这是寒冬里平常的一天,收拾好一年的心情,我们又将迎来下一段征程。2019年,我们踏遍三湘四水,走过城市乡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也迎接着来自人世的温暖。我们倾听、我们观察、我们记录、我们感受。

每一次新旧交替,都容易让人感慨万千,我们感慨那些风云人物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也感慨那些无名人士的默默奉献;我们感慨潮流奔涌中的勇猛之士,也感慨日常生活中的良善之人。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这股力量,就是由爱、善、美所构成的温暖。它既席卷如海浪,也涓滴如晨露,既亮烈如春花,又温柔如月光。

是否还记得那位年仅25岁的女孩吴思?身患不治之症,始终笑对人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她去世之后,她将自己的遗体奉献给母校——湘雅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这位医学生让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无上荣光。

65岁的孤寡老人身患癌症,他的同学凑钱为其治病并轮流照顾,这群毕业50年仍保持联系,并随时为陷入困境的同学提供无私援助的老人,如同一群银发天使,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敬。说什么“人情如纸张张薄”?人与人之间,无论亲疏远近,温暖从来不曾缺席。

温暖不止是守望互助,也有勇于担当。一辆三轮车刮蹭了路虎,三轮车车主与女儿主动上门要求对路虎车主进行赔偿,闯了祸,不逃匿,这不仅是勇气,更是骨气。而路虎车主拒赔,同样让人心生敬意。两位父亲,他们为儿女树立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也为他人传递出了正确又可贵的人生价值观。

不要悲叹人世无常,毕竟在无常的人世,还有那么多生命为了奉献而闪耀出最后的光芒;不要恼恨岁月如刀,因为在如刀的岁月里,还有那么多人努力地拥抱生活、拥抱世界。

一年又结束了,四季不言、天地大美。让爱给我们力量,让温暖与我们相伴,就在前方不远处,清风徐来、繁花盛开。

致敬,忘我救人义举

故事1

救下轻生女子,他却再无法归队

原声

他人虽走了,但逆行精神伴我们常在!

“刘磊好样的,是我们消防救援人员的榜样。他人虽走了,但逆行精神伴我们常在!”12月25日,常德市石门消防大队大队长邓力频对三湘都市报记者说,“我们都参加了刘磊的追悼会,英雄魂归故里,英气长存。”

今年3月22日,苏州消防救援支队日常出操,常德籍消防员刘磊却永久缺席了。3天前,他在一次救援中,为挽救一名跳河轻生女子牺牲。

3月19日,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清溪河新东大桥一名女子欲跳河轻生,盛泽消防中队出动6名消防指战员进行救援,其中包括来自常德的刘磊。救援人员到场后,消防车驾驶员张浩看见女子站在桥栏的外面,面朝桥面,一手扶着桥栏,情绪激动,现场民警正在桥上对女子进行安抚。叶勇胜、桑玉强边穿救生衣边往河道南岸赶去,刘磊和吴观彪则跑向桥上准备配合民警安抚女子。

突然,情绪激动的女子从桥上跳了下去,叶勇胜立刻下水开展救援,游到落水女子身边。女子剧烈挣扎,原本在桥上的刘磊见情况紧急,果断跳入水中,并对岸上的张浩大喊“快把救生圈扔下来”。救援人员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女子拖上救生圈。

眼看岸上人员也在帮忙拉救生圈了,叶勇胜回头看,却不见了刘磊的身影。也就是那一天,下河营救的刘磊永远无法收队回归了。

▲11月14日,王育永井下爬行400余米救起6岁坠井男童。

故事2

6岁娃坠落污水井,他爬行400余米救人

原声

没什么,就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宣传。虽然事后想起来觉得有点后怕,但我不后悔下井救人。

“当时得知小孩掉下污水井了,我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肯定是被水流冲走了,井底危险,一定要及时找到孩子。”12月25日中午,娄底双峰小伙王育永忙完工作,正在挖机上休息,谈起只身在井下污水中爬行400余米救起坠井男童的事,他直言,再遇到类似情况,也会这么做。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工地上一名普通的挖机师傅,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不值得过度宣传。

“一开始看到围了那么多人,我还以为是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在维权,准备问问看能不能帮上忙。一问才知道,有孩子掉进了污水井中。”11月14日,6岁的小磊放学途中不慎掉入6米余深污水井,瞬间被水流冲走。危急时刻,路过的王育永只身下井救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排污管道中来回爬行400余米,成功救回小磊。

“里面一片漆黑,我只能顺着水流的方向爬,一直在叫小孩名字,没有任何回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育永说,担心孩子已经昏迷,他只能一直往前爬,爬行了一段距离后隐约听到孩子的哭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地。

两人回到井底时,消防、巡特警已赶到。消防员下井救人,小磊却由于过度惊吓,拼命抱着王育永不肯撒手。这时的王育永一身疲惫,他接过消防员放下来的绳索,在众人的帮忙下带着小磊奋力爬上了地面。孩子被迅速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王育永则悄悄离开了现场。

“三湘都市报报道以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给我颁发了5000元奖金,镇里面也嘉奖了我5000元,我都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了。”王育永有些腼腆地表示,随着报道的媒体越来越多,他成了镇上的红人,“工友们经常开我玩笑,说我31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看在我人好,肯定有姑娘会看上我。可我每天泡在工地上,也没时间谈恋爱。”

事情过去一个多月,王育永的生活恢复了平淡与繁忙,而他危难之时忘我相救之恩,却被小磊一家铭记在心。

致敬词

危难面前,他们舍生赴险,将生的希望给予他人,将绝境留给自己。

生命高于一切,而生命在他们眼中绝非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使命与责任。

关键时刻的纵身一跃,成就了他们大写的人生。

湖湘多义士,胆气壮山河。

致敬,向死而生大爱

故事1

捐献遗体,25岁女孩这样“重回”母校

原声

不进ICU、不插管,不做一切有损身体完整的治疗。

今年夏天,有一位名叫吴思的女孩如阳光般温暖了许多人的心,她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因子宫癌于7月5日下午离开了人世。根据她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让一名10岁的美丽姑娘和一名17岁的帅哥重见光明,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湘雅医学院,“重回”母校且将担任学弟学妹的“大体老师”。

坚强、乐观、正能量……是吴思的同学们对她的评价。同班同学舒杰记得,在大二上第一节医学解剖课时,老师给吴思和同学们介绍目前可用于医学解剖的遗体来源非常匮乏时,吴思就已经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她当时很认真地跟我们讨论,说自己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吴思妈妈吴菊蓉曾告诉记者,吴思病情恶化送进医院时,向医护人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进ICU、不插管,不做一切有损身体完整的治疗。”吴菊蓉流着泪说,自己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女儿为了保证自己身故后遗体的完整性。“她要完完整整地回到母校,保证母校师生的医学研究。”

从捐献遗体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天,吴思的精神一直都在被大家铭记。期间,她被三湘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授予“天天正能量”一等奖,并获得“2019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网络票选第一名。

▲7岁湖南女孩露露换心成功,孩子开心“比心”。

故事2

从讲台到解剖台,他永远是“教师”

原声

我身体病理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我的骨骼还好,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和吴思一样,我国寄生虫学家、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84岁的谢长松教授于11月21日捐献了遗体。去年8月,他就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书。他曾说:“我身体病理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我的骨骼还好,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早在1988年,谢长松便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从此开始,病魔一直伴随他身边。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尿毒症……3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难以计数,每一次他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病痛折磨,但他仍顽强地对生活充满希望。“越活越有意思,因为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你与困难抗衡的时候。”这是谢长松教授2018年对两名本科生说的话,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何为生命的意义。他逝世前曾嘱咐亲友不要搞遗体告别;他深知解剖课的大体来之不易,对于成长中的医学生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坚持要把遗体捐给医学院。

谢长松女儿谢平表示,“爸爸从小在湘雅长大,又在湘雅工作了一辈子,逝世后,又以另一种方式为学生们上课,他用他的一生诠释着湘雅精神,他生命的光辉将永远照耀我们。”

故事3

7岁女孩幸运“换心”,新生源自另一男孩的大爱

原声

移植器官不仅仅要让患者活着,还要“健康地活着”。

正是因为这些捐献者的大爱,另一名7岁女孩露露接过生命的接力棒。

露露2012年7月出生于衡阳常宁市荫田镇斛林村,满月例行检查时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今年6月3日,露露突然陷入昏迷,当地医院诊断出心肌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等,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医生和我说,孩子随时可能猝死,我好怕……她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了8天才醒,17天才保住命!”想起那几天,露露的妈妈尹平菊还是后怕不已。后来医生明确告诉这对父母,只有换心才能救她。“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尹平菊说。

等待了三个多月,露露终于等到了心脏供体,来源于一个患了脑部肿瘤男孩的心脏捐献,露露获得新生,她将用这份大爱让生命延续。

致敬词

有一种人的生命并不受时间拘束。

他们向死而生,把自己的遗体当做对世界的最后馈赠。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失去光明的孩童重新得以看清五彩世界,走向死亡的生命得以重获新生。

对生命真正的热爱,就是在认清它的残酷之后依然温柔以待。

致敬,至真至诚同学情

故事1

儿时同窗去世,26名同学替他尽孝

原声

不但现在会照顾他们,我们会一直陪伴老人到百年之后

长沙县男子蒋忠患重病去世,26名昔日同窗主动站了出来,为了赡养好蒋忠年迈的父亲,自发地每月众筹2000元,送到老人手中。除此之外,还经常上门看望与陪伴,让老人知道还有26个“子女”在关心他。

“蒋爸爸、蒋妈妈,我们来了。”12月26日上午,12名同学提着米、油、水果、暖手袋等,来到蒋忠的家中,提前陪老人过元旦。

“不但现在会照顾他们,我们会一直陪伴老人到百年之后。”蒋忠的同学,“爱心养老钱”发起人之一的杨健告诉记者,“蒋忠在的时候我就经常来,蒋爸蒋妈对我们都非常好。现在蒋忠不在了,理所当然要照顾两位老人,帮蒋忠来尽一份孝道,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度过后半辈子。”

本报报道后,杨健等26名同学获得了阿里巴巴颁发的5000元正能量奖金。经过商议,同学们一致同意将这笔奖金存入为蒋忠父母设置的赡养基金中,如果出现特殊情况需要钱时,将会启动这笔备用金。

蒋忠的妻子王献萍话不多,家里来了客,一直在忙着端茶递水,没有停歇。今年7月份,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对前来看望他的同学吐露心声,希望同学们在他走后能帮衬一把。当时守护在病床旁的她原本以为,那一句句应承不过是客套话,没想到如今兑现了承诺。

“幸好有他这些同学,家里才好一点。”王献萍说,公公有老年痴呆,婆婆瘫痪,孩子还小,丈夫生病时家里还欠了外债,留下这孤儿寡母日子不好过。因为要照顾公公婆婆,王献萍在家附近找了一份临工,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有时遇上老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照顾,“实在做不赢,我一打电话求助,他们立马就会来。”

▲12月27日上午,同学们将1万元正能量奖励金全数交给陈小平。记者 杨洁规 摄

故事2

毕业50年,30多位老人演绎“最美同学情”

原声

我们不能让陈小平落单,会一直管下去

“身体恢复得不错,正在筹第三次手术费用。”12月27日上午10时,记者在株洲仁和妇产医院再次见到了陈小平和他的同学们。

陈小平告诉记者,目前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因负担不起日均四五百元的医药费,身体稍加恢复后他毅然选择了出院,并借住在朋友家中,“今日是按时回来复诊、换药。要是没有这帮同学,估计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

早年离异,老来不幸患癌,没钱动手术,也无人照顾。65岁的陈小平,在经历了人间最无助的寒冷后,又感受到了人间最幸福的暖。

30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中学毕业50年后,为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汇成一股爱的暖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天轮流到病床前照顾他, 演绎了最真实动人的同窗情。

采访中,记者发现最先发起为陈小平募捐的老同学王保林不在病房。正在照顾陈小平的同学们说,三湘都市报和阿里巴巴发给他们的1万元正能量奖励资金全转给了陈小平,但远不够解决他第三次手术费用。为筹集手术费用和解决后面的生计问题,王保林、周惕根等老同学冒着严寒,向社区、街道,民政、医保局递交资料,申请救助,“手术费用还要八九万元,希望多帮他争取到一些费用。”

周惕根说,三湘都市报报道了他们的事情后,被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媒体转载,让他们这些同学意外成了“网红”,甚至还有不少粉丝。除了身边的朋友,在为陈小平申请救助时,相关部门不少工作人员也被他们的举动感动。

“我们不能让陈小平落单,会一直管下去。”谈到新一年的愿望和打算,在场的同学都说,新的一年,希望陈小平能全面康复,“赶紧归队,参加我们的同学聚会。”

致敬词

桃李春风一场,少年心事曾挽天边烟霞。

江湖夜雨十年,青葱岁月早化风流云散。

纷繁世事里,一人陷足,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局外人看不懂的一点起念初心,一腔书生意气。

至真至诚同学情!

致敬,公民诚信担当

故事1

刮伤路虎,父女主动上门赔偿

原声

诚信举动感染了我,也激励我争做长沙好人、湖南好人

不小心撞了豪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慌张?害怕承担责任?骑三轮车卖废品的湘乡人陈小林选择了主动揽责。遇到爱车被刮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生气?索赔?受损路虎车车主吴四华选择了原谅,自己掏钱修理了被三轮车刮蹭到的路虎车。

11月14日下午,吴四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开口就问他是不是一台红色路虎车的车主,吴四华以为自己肇事逃逸,听完电话才知道是自己的车被人刮了。肇事司机、三轮车车主陈小林和女儿陈璐辗转多次才找到了吴四华的联系方式,主动打电话过来要赔偿他的损失。

“真没想到他们会如此诚信地主动承担责任,说实话特别感动。” 12月26日下午,再次聊起这件事,吴四华告诉记者,当时确实是被父女俩的举动所感染,当场就决定自己掏钱修车,并在第二天拒绝了赔偿款。

吴四华说,他已经和这对讲诚信的父女成为了朋友,“12月3日,陈璐还提了水果,带着一面锦旗来我办公处,挺意外的。”锦旗上写着 “望城好人,善德永存”,这也是陈璐和父亲对吴四华的评价。

在吴四华眼中,通过本报视频文字报道,多达十万余次的点击观看量,让诚信芬芳了人间,也激励他从公益方面着手,争做湖南好人的决心。

▲12月27日上午,不时有顾客前来龙清的摊位买菜。记者 叶竹 摄

故事2

“无人菜摊”,让顾客慕名而来

原声

信任是一种力量,诚信让我收获温暖

“通过你们的报道,好多顾客都特意舍近求远找过来,专门找我买菜,比之前每天都要多十几二十位顾客。”12月26日下午4时,长沙市赤岭路邻里中心农贸市场二楼3号蔬菜摊位的摊主龙清忙着处理货品,笑着向记者谈起自己的近况。

今年6月,龙清以每月1000多元的租金在此租下菜摊。与市场内很多摊位不同,3号摊位的菜是她从长沙县春华镇老家拖过来的,有她家自种的菜,也有她从邻里乡亲家收购的。

龙清的摊位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把把捆好的青菜,白色泡沫箱上写着“自选自购,2.5元一样,零钱在盒子里”,旁边还放着微信收款二维码。她告诉记者,上午卖3元一把的菜,下午自选自购时就只卖2.5元,“这样既能让菜快点卖掉,也能保证每天的菜都是新鲜的。”

“有位顾客拿了菜后,除了留下小纸条,还要旁边摊主转告我,因怕别人拿走菜钱,一定要下次当面给我。我觉着这没有必要,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信任是一种力量。不过看到顾客这么为我考虑,生怕我吃亏,我觉得诚信能让人收获温暖。”龙清说,为了回馈顾客对她产品的信任,她和丈夫商量后,准备慢慢囤一些自家的土鸡蛋。“积攒几百个,过段时间拿出来分送给来买菜的顾客,也是感谢他们。”

龙清还与丈夫在老家种了十几亩水稻,养了100多只鸡鸭、六七只黑山羊等。“不是圈养,全部都是散养。”她认为,诚信是一种责任,既然和顾客说了是无饲料喂养,那就是没有掺假的。

致敬词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一个人的诚信担当可能是偶然性事件,但群体的坚守却折射着人心向背。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光阴会像流水一样冲走很多人生中的腐质,但它带不走的往往都是深埋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基石。正是这种基石,维系着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人人有责,人人有利。

致敬,公益良善之心

故事1

4年,18万份免费早餐温暖一座城

原声

虽然不能为他们的全部早餐买单,但起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12月26日清晨,浏阳城区气温有点低,完成第一轮清扫保洁后,环卫工易永红照常走进路边一家面馆。“先坐一会儿,粉马上就好。”面馆的冯老板热情地打招呼。

米粉下锅,捞起,放码子,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很快就端到了易永红面前,她微笑着递给冯老板一张“爱心早餐”券,气氛默契又温暖。

2016年,有爱心人士了解到,一些环卫工为了节约开支,连早餐都舍不得吃。随着当地媒体发起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公益项目,环卫工人不吃早餐的窘境从此有了很大改变。

那一年,和易永红一样,全城当早班的700余环卫工人有了免费“食堂”,因为每月有3000张早餐券发放到他们手里,凭券就能到“爱心早餐”店消费。

“虽然不能为他们的全部早餐买单,但起码能解决一部分问题。”12月27日,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爱心早餐”公益项目负责人、浏阳日报新闻采集中心副主任罗时茂说,每一份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都是一份份温暖和关爱,环卫工人也以实际行动回报全城爱心,“市民都对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有目共睹。”

记者了解到,自项目发起至今,“爱心早餐”已送出18万多份,陆续有爱心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爱心早餐店加入进来,让环卫工人暖心又暖胃。

▲12月26日早晨,在浏阳城区一家爱心早餐示范店,环卫工人吃上了暖心暖胃的免费早餐。彭红霞 摄

故事2

“点灯人” 为社区义务修灯十年

原声

只要想到社区里面有居民因为没有楼道灯不方便出行,我心里就不舒坦。

家住长沙岳麓区望月湖街道湖东社区的陈树冬是一名下岗职工,也是一名党员,今年61岁,街坊们亲切地称他为“点灯人”。

在小区住了31年,陈树冬免费给邻里修了10年的灯。社区50栋房子,132个单元,759盏楼道灯,他盏盏熟悉。

“冬哥是社区的‘点灯人’,更是我们的‘大宝贝’。” 望月湖街道湖东社区主任李佳介绍,作为老旧开放式小区,湖东社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专项资金紧张,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陈树冬十年如一日地为社区免费维修电灯,不仅点亮了社区的灯,更温暖了邻里的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社区的志愿服务氛围也更加浓厚了。” 望月湖街道工委委员、宣传委员黄琼说。

11月28日,经本报推荐,陈树冬荣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三湘都市报授予的“天天正能量奖”,并获得5000元正能量奖金。

“只要想到社区里面有居民因为没有楼道灯不方便出行,我心里就不舒坦。没想到做这么一点事,还能获奖,挺意外的。”12月26日,记者再次见到了陈树冬,“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对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关注。三湘都市报的报道推出之后,我在社区变成了‘名人’,都变成‘网红’了。”再次见到记者,陈树冬连连感谢,并表示“为街坊邻居服务的干劲更足了”。

致敬词

一座城市的温度在哪里?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

广厦千万起于片片青瓦。是他们,沉寂无言,像一片片青瓦遮风挡雨,传递温度。

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成就了江河湖海;一束光并入另一束光,成就了日月星辰。无数个体的良善奉献,丰沛润泽着城市的肌体,也照亮着我们美好的未来。

致敬,暖心鱼水深情

故事1

抗洪大堤上,小男孩为疲惫的战士盖“被”

原声

谢谢武警叔叔,我以后也想当一名军人。

12月26日下午,在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将军村,天空湛蓝澄澈无比,村子小道干净整洁,勤劳的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的干菜。很难想到,今年7月这里曾被洪水化成一片泽国。

7月10日上午,将军村湘江大堤出现30余米决口,村里大部分房屋很快淹没在洪水中。当日11点,武警株洲支队接到命令,火速赶往支援。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30人的队伍已经辗转了渌口区南洲镇双月村、红星村两地支援抗洪、转移群众。装沙袋、扛沙包、堵溃口……洪水汹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直持续晚上11点。

12日早上5点,大家又火急火燎地往大堤上赶。午饭过后,十分疲惫的战士们随便找了处树阴休息。战士程鑫顾不得周边环境,将救生衣往道路上一摆,头枕着衣服沉沉睡去。这时,一位村民带着一个小男孩路过,看见在地上睡着的他,心疼不已。“去帮武警叔叔盖上衣服吧。”小男孩轻轻捡起战士放在旁边的外套帮他盖上。醒来后,战友们把抓拍的图片给程鑫看,他十分感动。大家的疲惫也随着小孩暖心的举动一扫而光,瞬间充满了动力。

12月26日下午,武警株洲支队的战士们再次来到小男孩家里。看到武警叔叔们的到来,他兴奋不已。“我叫刘文轩,在上幼儿园,武警叔叔你们怎么才来看我呀。”孩子满脸笑容,脑门上还贴着老师奖励的小花。“谢谢武警叔叔,我以后也想当一名军人。”望着身旁身姿挺拔的武警叔叔,他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理想。

▲小男孩刘文轩为抗洪官兵盖“被子”。 通讯员 聂罗衡 摄

故事2

老人双脚悬空“挂”在桥边,警民联手紧紧搂住

原声

无论作为普通市民还是作为一名警察,救人都是义不容辞的。

10月29日中午,长沙橘子洲大桥西头北侧,一名穿着深色衣服的老人整个身体悬空“挂”在桥外,过路的市民迅速上前,想抓住老人的手,老人却奋力挣扎反抗。直到长沙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辅警邓小虎出现,才联合群众一起将老人拉回来。

“当时午休,我正准备去橘子洲巡逻,刚上桥就看到一位老人趴在大桥护栏外,一只脚已经离开桥外侧边沿,我想都没想就冲过去抱住他。”邓小虎告诉记者,当时老人面对着护栏,一直反抗挣扎。为了不让人往回拽,一只手还抓着栏杆使劲把身体往后撑,“幸好我的手是从他的腋下穿过,紧紧搂着不放,不然就被挣脱了。”

在市民的助力下,邓小虎一边使劲往上拽着老人,一边劝说。施救过程中,倔强的老人另一只脚也从护栏边沿踏空,身体完全悬空。“大概有150斤左右,他一松脚,身体猛地一坠,差点把我也带翻了下去。”邓小虎说,经过一番挣扎,消耗了太多力气的老人慢慢放弃了挣扎。趁着这个机会,邓小虎和群众合力将老人拉了回来。

“无论作为普通市民还是作为一名警察,救人都是义不容辞的。”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邓小虎笑着摆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

致敬词

每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用汗水浇灌希望,用使命托举生命,他们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

在我们眼中,奋战在危难境地的他们虽然皮肤皲裂、脸颊黝黑,却是英雄的化身,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致敬,共筑大爱行动

大爱行动1

9年,推出120余名“感动湖南人物”

原声

一个个感动人物的名字已经融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壮丽画卷,成为三湘人民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标杆。

三年来,湖南省第八批援疆工作队队员们放下家乡的洞庭烟雨,在心头铺就的大漠戈壁上种下胡杨红柳,誓将三湘四水北引,浇灌天山南北;一人一诺一生,34年来,朱豫刚用年复一年的坚守,让异乡的千座坟冢不再话凄凉……

今年11月7日的“感动湖南”颁奖典礼上,湖南省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学者沧南、退伍老兵朱豫刚等14名“感动湖南人物”一 一走上舞台接受致敬。“自2009年以来,三湘都市报牵手中央电视台在湖湘大地上寻觅感人故事。9年间,共推出“感动湖南人物”120余名。其中,11名“感动湖南人物”走上央视“感动中国”的舞台。当选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被誉为“湖南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9年间所推出的120余名“感动人物”中,既有广为人知的郑培民、袁隆平、黄伯云、张超等全国重大典型,也有在各自领域内默默发光发热的普通人。

“一个个感动人物的名字已经融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壮丽画卷,成为三湘人民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标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求真向善的感人力量,他们的感人事迹影响了一代湖南人的价值取向,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各种网络电视、娱乐节目竞相涌现的今天,三湘都市报打造的“感动湖南”依然能葆有自己的光芒、拥有广泛的关注,就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坚守。

▲11月7日,2018年度“感动湖南人物”登上领奖台。 顾荣 摄

大爱行动2

三湘阳光助学16年,让2500余名贫困学子圆梦

原声

16年,我们播撒了一颗颗阳光种子,也激发了一股又一股社会爱心力量。

饱含深情的诗朗诵、感染人心的舞蹈……学生们通过才艺展示,表达对社会、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与企业深深的谢意。现场播放的宣传片《追梦路上,阳光随行》《逆风起舞梦飞扬》等也让人潸然泪下,久久回味。

今年8月23日上午,由三湘都市报、湖南省教育基金会、龙华上品教育扶贫基金会共同举办的“2019龙华上品·三湘阳光学子报告会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株洲唐人神集团总部举行。现场,今年刚刚考入大学的31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每人获得5000元助学金,资助总额近180万元(含后续资助)。其中,唐人神集团“龙华上品”资助206名阳光学子。

自2004年起,三湘都市报就携手爱心企业启动阳光助学行动,到今年已经整整16年。16年来,这场助学行动也打造成一个传递爱、汇聚爱的大平台,每年都有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与三湘都市报同行,一起照亮孩子们的前程。据统计,16年来,借助这一平台集结社会爱心力量帮助了2500余名湖南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三湘阳光助学行动”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爱心行动,16年,我们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每年都有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其中。爱被感知,善被传递。自2013年以来,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南分所、湖南草花互动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纷纷加入阳光助学活动。除了在大学四年里获得持续资助外,阳光学子在假期可带薪进入爱心企业实习,从而更好地走入社会。

“16年,我们播撒了一颗颗阳光种子,也激发了一股又一股社会爱心力量。”2017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公布了2016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三湘都市报的阳光助学行动当选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龙华上品·三湘都市报助学采访团与阳光学子其家人合影。记者 王珏 摄

大爱行动3

“天天正能量”,寻找并奖励凡人善举

原声

以爱心呼唤爱心,以善意回报善意。

惊涛骇浪,义无反顾。今年8月,湖南娄底一群垂钓爱好者在水库突遇狂风暴雨被困,小船左摇右晃,随时有翻覆的危险。同在垂钓的毛卫峰本已安全靠岸,但他不顾危险独自驾驶皮划艇,在大浪中往返3趟,足足用了40分钟救出7人……经三湘都市报报道后,毛卫峰的事迹引发强烈反响。经评委投票及网友点赞,毛卫峰荣获第319期正能量奖,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将联合三湘都市报为他颁发5000元奖金。

“以爱心呼唤爱心,以善意回报善意。”自2015年以来,三湘都市报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在湖南地区共同打造大型公益项目——“天天正能量”,该项目以“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宗旨,面向全社会寻找、奖励凡人善举。仅2019年,由三湘都市报推荐并获得“天天正能量”奖励的还有:以“大体老师”身份“重回”母校的25岁“无私女孩”吴思;6米深井中爬行400多米、勇救坠井男童的31岁挖机师傅王育永;轮流照顾65岁患病同学,演绎“最美同学情”的30多位株洲老人;义务检修社区楼道灯,一干就是十年的“点灯人”61岁老人陈树冬;把“育人”写进生命,捐资百万设立助学金的84岁离休教师唐木林;一岁幼童被锁车内,果断砸窗救人的华融湘江银行保安殷崇高和王祯光……一个个有情有义的人物故事,打动你我,温暖人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今年9月阿里巴巴联合媒体向全国招募“天天正能量合伙人”,让身边的好心人去挖掘更多的好人好事。其中三湘都市报推荐的7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合伙人”。他们将和媒体一起合作,发现和传播身边的正能量故事,参与公益活动的落地执行。

三湘大地寒冬至,浓浓爱心扑面来。今年12月初,三湘都市报还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将2019“针心针意”暖冬公益活动带到湖南。

活动中,三湘都市报联合长沙市雨花区孝为先社工服务中心等爱心机构集中采购毛线、棒针等材料,在线下组织爱心志愿者亲手编织毛衣、手套、围巾、帽子等御寒物资,并将统一收集打包,送到贫困孩子手中。

一场暖冬行动,将让孩子们的冬天更温暖。

致敬词

德有邻,必不孤。一德立,百善从之。

一直以来,从官方到民间,多方力量汇聚坚守,寻求共识,共筑一场场大爱行动。

今天,我们致敬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一场场大爱行动的各方力量,致敬这一场场大爱行动中所推举出来的人物。

你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来源:三湘都市报 (记者 张洋银 刘镇东 杨洁规 叶竹 和婷婷 石芳宇 张浩)

编辑:周培

——END——

湖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湖南人专属微信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