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2022高考语文解析:天津高考语文变化明显 作文却让别区考生羡慕

好句子 2012-04-29 06:41:44
相关推荐

对于2020年的天津高考语文来说,整体可概括为:稳中有变。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往年真题趋向于稳定发展,而今年却体现出明显变化。

今年的天津高考语文试卷中,变化呈现出的最大占比,主要凸显在两个维度:一是量大,二是综合。但试卷整体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接课程标准,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一、以考察语文基本素养为主

1题:考察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主要由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角度进行考察。删去了往年常规的字音字形题。

2题:病句,由以往的辨析病句改为修改病句,在辨析的基础上,判别句子修改的正误。

3题:文学常识,此题考察古代诗文常识辨别能力,诗文内容、相应作者、篇名、文体四者的匹配,属于课内基础题型。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往客观题的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呈现出的是一篇完整的文本进行阅读,而对于今年的试卷中,呈现出三则材料进行阅读。然而,对于阅读本身而言,逻辑要求较严,特别是社科类说明了阅读,而在今年,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这样的变化,无疑是在一个完整的篇目中给考生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

4题:前两则材料内容理解,由材料二原文句子直接判别,考察相对简单,题型未发生变化。

5题:第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分别考察原文内容理解与强加因果错误形式的判断。

6题: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寻找题目考查内容在原文中相关区域,对照概念的一致性,本题考查概念本质发生变化。

三、文言文阅读,天津卷的文言文阅读呈现出双文本或多文本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年发生了,而在这里面和社科类说明文阅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会发现:它由原本的完整逻辑的一个文本拆分为多个文本,事实上,从阅读的难度和阅读量上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7题:文言实词理解,考察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

8题: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察的是常见18个文言虚词中的“以、乃、且、而”。其中:“以”考察目的连词与并列连词的区别,“乃”考察副词的用法,“且”考察语境词义的区分,“而”考察顺承连词与修饰连词的辨析。

9题:文言断句,本题主要以文言虚词及两个并列句式作为断句主要依据。

10题:人物形象与成就,关键在于理解题目中的“成于困约”,再去寻找人物特定背景下的成就。

11题:文章内容理解,考察文章内容综合分析,从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并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方面设置选项,并在归纳内容要点类型设错。

四、古代诗文

12题:文言句子翻译,翻译量减少,总体分值不变,单句分值增加,考察假设、省略、反问句式,及重点实词翻译,直译为主。

13题:概括人物品质并分析人物观点,此题为新增添主观分析题,并与现代文阅读内容概括题型相结合。

14题:(1)客观题考察诗歌内容理解与诗句赏析;(2)意境类概括题,考察相关诗句的翻译理解,将诗人主观思想与诗中所绘生活图景相结合。(3)炼字题型,赏析诗歌语言的精炼性与跳跃性,品味其中的情感与效果。

15题:背诵默写,分数未发生改变,但出现新型考察方向,与作文实事素材相结合,引发学生对于现实的思考。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6题: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客观题,涉及作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艺术手法、思路分析等,综合性较强。

17题:赏析重要句子,以常规的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修辞较多,但相较去年略简单。

18题:结尾引用的作用与效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向作答,并考察关键词语的象征意义,考察角度较综合,需多方面考虑。

19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分析总结,难度系数偏低,并无知识点上面的考察。考生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划线,再缩减总结,属于散文中的理解概括类题型。但仍需注意在文中寻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题干关键词“创造美”。

20题:结合阅读中所述主要方向进行赏析一首现代诗,19年的真题当中出现过赏析现代诗的题型,主要考察方向为:格式美,音韵美以及内容和手法的使用。 本次考察较去年而言难度有所下降,属于中等偏易题,但考生容易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忽略结合阅读内容,得分率还需后期数据详细分析。

六、名著与综合

21题:名著导读属于天津高考首次加入的题目,今年主要考察三本书的内容:《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整体难度符合考前预期,以三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并且在题干中设置开放性答题方向,整体难度偏易。

22题:考察考生对于语句连接的掌握,整体难度中等,属于丢分题,较前几年而言、该题型也属于新题,但这类题目在全国卷以及其他自主命题省份当中早已出现过。

七、作文

23题:“中国面孔”是中国人的直接印象,同时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品质,通过一张张“中国面孔”,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和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换言之,谁是中国人?谁能代表中国?这需要我们透过表象的人或事,提炼出实质的民族人文精神。

不管是所给材料还是考生联想,估计最易想到并能写的首先就是英雄。因为英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自然更是真正的“中国面孔”。

提到英雄,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那些做出过杰出奉献的大人物。导语部分又特意强调“走过2020年的春天”,这是在暗示抗疫大时代背景下的思考。因此更多人可能想到的都是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大人物,他们当然值得我们送上最高的敬意,但是很容易千篇一律,难以写出新意。

其实,凡人壮举也同样值得称道,这种壮举可以是一次挺身而出,也可以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恪尽职守。比如我们可以写抗疫中的英雄们,他们可以是一线医护人员,也可以坚守在抗疫前线的其它岗位工作人员,比如社区网格员、快递小哥。这是当下同学们最熟悉也最易下笔的“中国面孔”。

天津高考的作文相比较其他地区的命题范围还是很稳定的,可写作的点很明显、清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