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小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思维训练技巧

好句子 2011-02-04 02:42:18
相关推荐

思维和阅读密不可分,我们的思维能力决定着着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提高思维能力。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字、词、句、篇。小学阶段的语文以字、词、句的学习为主。很多小学生只注重字词句的死记硬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后续中学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低下。小学阶段的孩子直观性强,正是培养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今天我们谈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方法。

一、学会关注和感悟优美的词句

小学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思维以感知为基础,感知离不开注意力。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过程中,要注意发现优美的词句,感知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思维的火花。

例如,《项链》一课写到:“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还有雪白雪白的浪花。” 运用一系列叠词,呈现出海边景色非常美丽。

学生在通读句子基础上,关注这些词语,通过对比,感受到“蓝蓝的”比蓝的更蓝,“黄黄的”比黄的更黄,“又宽又远、又长又软、雪白雪白”这些词语的运用让大海、沙滩、浪花更加优美。

学生关注了词句,学会感知词句表达的意蕴,从而为句段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弄清句子之间关系

句子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认清它们的关系,对阅读大有好处。每篇文章叙述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一样事物、人物也有一定顺序,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顺承关系。要调动思维,读通课文基础上,初步运用分析方法了解句子之间关系。

如《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葫芦,再写叶子、花、小葫芦。句子之间关系很清楚,是根据葫芦成长情况来写。弄清了句子间关系,课文内容也就掌握了。

人物外貌的描写,也有一定顺序。描写外貌可以从头部写到身体,再写脚,也可以整体到局部描写,或局部写到整体等,不能写了一句头,马上写身体,再回过去写头,这样显得条例很不清楚。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对周总理描写,是先描写外貌,再描写动作。用上面的方法分析一下,找找描写总理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理清段落中句子描写顺序。

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外貌和爱好,学以致用,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方法巩固。

三、梳理内容,认知构段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文,很容易发现很多文章段落结构是相似的。要学会整理、对比、分析,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学习和记忆,也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模仿学习。

如《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鼹鼠先生到刺猬太太家,到狐狸太太家,在路上看到的情景作者描写的语言是一样的,只是在句中换了一下描写颜色的词语,学习时可以标志段落,比较一下,学生很容易看出了段落相同的地方,再找出两个不同的词语“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学生要学会发散思维,用上面段落的句子,描写颜色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的方法,写一写鼹鼠经过其他动物门前看到的景色。

要学会梳理内容,认清课文构段方法,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知道自己的阅读。

如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讲了狗熊通知森林里动物开大会,因为没弄清楚通知的几个条件,来回通知四次,前三次作者用的是一样的段落,第一次通知没说清楚哪一天开,第二次通知没说清楚具体时间,第三次通知没说清楚开会地点,第四次通知把前三次缺的条件补上了,动物们才明白怎样开会。

在学习时,学生要找出段落的共同点:每次通知句式一样。再通过读课文找出不同之处,学会里面出现的小动物不同,缺少的通知的条件不同。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学完全文很容易知道通知几个条件:时间、参加人员、事情、地点、写通知人(单位)和时间。

通过梳理内容,调动了大脑思考,发展了思维力,更容易理解和学会课文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化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此,要积极开拓思维,进行课外阅读,读得有法,读得有趣,读得有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